据统计,我国脚气发病率高达45.2%,而74.5%的人却没有得到规范治疗。
不少人觉得算不上大病,不在意。可是天一热,脚上又是起水泡、又是痒得厉害,而且越挠越痒,反反复复治不好,真的很烦人!
夏天来了,脚气也就来了,加上这几天全国连续雨天,空气湿气比较重,在外又经常趟着水走路,脚气就更严重了。脚痒的时候,肯定忍不住抠脚,交叉感染,手上也起了“手气”,那更是钻心的痒啊!而且还影响形象!简直就是传说中的抠脚大汉啊!
脚气概述
脚气(俗名“香港脚”),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脚气的皮肤损害有一特点,即边界清楚,可逐渐向外扩展。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
脚气症状
临床表现为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并可蔓延至足跖及边缘,剧痒。可伴局部化脓、红肿、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窝组织炎等继发感染。由于用手抓痒处,常传染至手而发生手癣(鹅掌风)。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长,则成甲癣(灰指甲)。真菌喜爱潮湿温暖的环境,夏季天热多汗,穿胶鞋、尼龙袜者更是为真菌提供了温床;冬季病情多好转,表现为皮肤开裂。
脚气病因
致病菌感染(30%):
致病菌多系毛癣菌属与表皮癣菌种,主要菌种有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因其抵抗力强,不易控制,已成为我国当前足癣的主要致病菌。脚气是侵犯表皮、毛发和趾甲的浅部霉菌病,是一种传染性的皮肤病。绝大部分患者是先患脚气再感染到手部和其它部位,脚气患病率高的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点:一是足跖部皮肤没有皮脂腺,缺乏能抑制霉菌的脂肪酸。二是足跖部皮肤汗腺较丰富,出汗较多,造成有利于霉菌生长的潮湿环境。三是足跖部皮肤角质层较厚,角质层中的角质蛋白为霉菌生长的营养物。此外,由于穿着鞋袜,局部环境闷热,脚汗难于透发而潮湿,从而更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
个人习惯卫生不良(10%):
接触病人的鞋袜、手套、共用拖鞋、毛巾和浴池等,则很易被感染。皮肤癣菌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
脚气类型
一、水疱型脚气水疱型脚气,顾名思义就是脚上起水疱。常位于趾间、足心及足侧缘,周围皮肤无红晕。此型脚气一般自觉剧痒难忍,有时需将水疱抓破才能缓解。
二、糜烂型脚气在所有的脚气类型中糜烂型脚气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糜烂型脚气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三、角化型脚气
鳞屑角化型脚气好发于足跟、足缘部。表现为角化过度,干燥,粗糙,脱屑,基底淡红。
脚气并不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足癣年年治,岁岁发”,事实上只要及时进行治疗,脚气是可以治愈的。但患者要明白:需长期用药才能杀死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