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癣(俗名“香港脚”、脚气),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足癣的皮肤损害有一特点,即边界清楚,可逐渐向外扩展。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
病因足癣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病,具有传染性。足癣在全世界广为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普遍。在我国,足癣的发病率也相当高。人的足底和趾(zhǐ)间没有皮脂腺,从而缺乏抑制皮肤丝状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机能较差,而这些部位的皮肤汗腺却很丰富,出汗比较多,加之空气流通性差、局部潮湿温暖,有利于丝状真菌的生长。此外,足底部位皮肤角质层较厚,角质层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丰富营养物质,有利于真菌的生长。
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引起皮肤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下降,易患足癣。肥胖者因趾间潮湿,汗液浸渍易患足癣。足部皮肤受外伤,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功能,也是诱发足癣的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岛素导致物质代谢紊乱,皮肤含糖量增加导致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足癣。滥用抗生素,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使皮肤正常菌群失调,也会增加足癣的易感性。
足癣的发病还与生活习惯有关。有些人不注意足部清洁卫生和鞋袜的情况,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孳生场所。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并可蔓延至足跖及边缘,剧痒。可伴局部化脓、红肿、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窝组织炎等继发感染。由于用手抓痒处,常传染至手而发生手癣(鹅掌风)。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长,则成甲癣(灰指甲)。真菌喜爱潮湿温暖的环境,夏季天热多汗,穿胶鞋、尼龙袜者更是为真菌提供了温床;冬季病情多好转,表现为皮肤开裂。有以下几种类型:
1.水疱型
多发生在夏季,表现为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疱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
2.糜烂型
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多发于第3、4、5趾缝间。常见于多汗者。
3.鳞屑角化型
症状是足跖(zhí)、足缘、足跟部皮肤脚趾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
治疗
联合用药:
1、外用抗真菌:聚维酮碘溶液+盐酸特比萘芬、硝酸益康唑溶液(可喷鞋袜)+曲安奈德益康唑软膏、硝酸咪康唑软膏等。(脚丫处皮肤有溃烂时,不可用腐蚀性粉剂、水剂泡脚如足光粉、珊瑚癣净等。易造成感染面扩大,当一个脚丫出现脚气症状时,其余脚丫也应同时用药,以防感染)。医疗器械棉签、手套等辅助。
唯达宁(硝酸益康喷雾剂)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兰美抒)盐酸特比萘芬凝胶(修正)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昆明)复方酮康唑软膏(皮康王)酮康唑乳膏(福建),曲咪新乳膏(福建)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三九),联苯苄唑溶液(孚琪)。中药:消炎廯湿药膏
2.清热除湿:血虚风燥、湿热蕴结于皮肤所致。
口服:白癣夏塔热片、黄柏胶囊、肤痒颗粒等外用:老鹳草软膏等
3、提高机体免疫力:螺旋藻(碱化血液、净化血液)、蜂胶、维生素E+C、多种维生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片等。
4、消炎:继发细菌感染时,应与抗感染药物合用。如:口服:克拉霉素片、阿奇霉素分散片+氧氟沙星凝胶、百多邦膏等
盐酸左氧氟沙星,乳酸左氧氟沙星片+盐酸左氧氟沙星凝胶
5、茶饮:金银花+黄柏+茯苓+莲子心
6、口服抗真菌:氟康唑片、伊曲康唑胶囊、等,作用于真菌角质蛋白组织中,尤其是皮肤中的浓度比血浆浓度高4倍,杀灭真菌。餐后立即服用本品,生物利用度最高。氟康唑分散片片、伊曲康唑胶囊、
总结:1)口服抗真菌+2)外用抗真菌+3)清热解毒除湿+4)提高机体免疫力+5)继发细菌感染时,应与抗感染药物合用+6)茶饮
备注:足癣是一种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质层中生长繁殖,需长期用药才能彻底去除。因此,足癣的症状缓解后,仍需坚持用药,皮肤的代谢周期为28天左右,用药时间一定要坚持四周以上。最好进行真菌检查及培养,连续三星期都是阴性才算治愈。
预防1.要注意清洁,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足部清洁,每天清洗数次,勤换袜子。
2.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
3.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趾缝紧密的人可用干净纱布或棉球夹在中间或选择分趾袜,以利于吸水通气。
4.勿吃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蒜等。
5.情绪宜恬静,兴奋和激动容易诱发多汗,加重足癣。
6.足癣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及继发感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