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痒,痒起来真要命!
恐怕好多人都有这样的痛苦回忆:
脚趾缝脱皮、起小水疱、瘙痒难耐,
可真是折磨人万分。
但小小的脚气可绝非这么简单。
脚气是什么?
脚气的医学名称叫足癣,是一种真菌感染。
什么是手足癣,有哪些临床表现?足癣足癣又称脚癣,脚气,是发生于脚掌、跖与趾间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其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接触足癣患者;二是使用足癣者的鞋袜、日常用品。另外,公共浴池是传播足癣的主要场所,共用澡盆、澡池、浴巾和拖鞋,如不进行彻底的消毒,极易感染脚癣。诱发足癣的因素诱发脚癣的因素很多,但下列人群极易发生浅表性真菌感染:
(1)多汗者,足跖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皮肤表皮而呈白色浸渍状,尤其以趾间最明显,严重多汗者可起水疱,或角化过度,易继发真菌感染而致足癣。
(2)妊娠期妇女内分泌失调,使皮肤抵抗真菌的能力降低。
(3)肥胖者指(趾)间间隙变窄,十分潮湿,易诱发间擦型脚癣。
(4)足部皮肤损伤,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屏障,真菌易于侵入。
(5)糖尿病患者体内缺乏胰岛素使糖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易诱发间擦型脚癣。
(6)长期服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使正常的菌群失去平衡,细菌被杀死而真菌大量繁殖,易诱发足癣。
手癣手癣又称鹅掌风,为发生在手掌、手指外的光滑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多继发于足癣。临床表现手癣与足癣相同,依致病真菌种类和患者体质、表现的区别,可分为5种类型,即间擦型、水疱型、鳞屑型、角化型和体癣型。往往几型同时存在,仅以某型较为显著。自觉瘙痒、抓破后常继发感染。治疗药物如何选用?手足癣的治疗目标是清除病原菌,快速解除症状,防止复发。手癣和足癣治疗药物的选择、用药原则和方法基本相同。外用药、口服药或二者联合均可用于手足癣的治疗。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手足癣临床类型、严重程度、合并疾病及患者依从性等因素。局部治疗角质剥脱剂包括水杨酸等,可联合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鳞屑角化型手足癣患者。目前临床常用的外用抗真菌药物有:(1)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包括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酮康唑、联苯苄唑、异康唑、舍他康唑、奥昔康唑等。根据不同的药物,可外用每日1~2次,一般疗程需要4周。(2)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包括萘替芬、特比萘芬和布替萘芬。由于该类药物在体外对皮肤癣菌的抗菌活性较强,每日1~2次外用,一般疗程2~4周即可获得良好的疗效。(3)其他抗真菌药物:包括阿莫罗芬、环吡酮胺、利拉萘酯等,外用每日1~2次,一般疗程需要4周。系统治疗目前手足癣治疗常用的系统抗真菌药主要包括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联合治疗对于单独外用治疗疗效不佳的鳞屑角化型手足癣及皮损泛发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口服加外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常用的方法是一种外用药物联合一种口服药物。两种外用药物的联合可选用抗真菌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如咪唑类联合丙烯胺类药物等。用药注意(1)使用药物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除用法用量外,更应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并注意该药品的储存条件及有效期限。(2)使用外用药症状消失后,真菌仍然存活在皮肤鳞屑或贴身衣物中,遇到潮湿环境又会大量繁殖,导致癣病复发。因此,表面症状消失后,仍要坚持用药1-2周。(3)激素类药物有很强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滥用激素软膏,会造成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多毛等不良反应。手足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擦涂激素软膏往往只能起到一时的缓解,但由于抑制了免疫作用,反而促进了真菌繁殖,加重病情。预防是关键手足癣是真菌性皮肤病可以治愈,但容易复发或再感染,正确的预防措施对降低复发、减少传播至关重要。家庭成员或宠物有癣病应积极治疗,对污染的衣物应采取晒、烫、煮、熏等措施,对带菌的毛发、鳞屑及痂皮等应采取焚毁措施,注意不与患者共用日常生活用品。
作者介绍蔡燕辉主管药医院药师武汉医院药学工作七余年审稿专家简介袁学文副主任药师简介:医院药学部主任,毕业于广东药科大学药学专业,医院药学工作二十多年,精通相关业务管理和技能。现担任广东省药学会第一届药物治疗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静脉用药调配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基本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惠州市药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广东省药学会会员等,主持开展市级科研立项多项。▼推荐阅读▼ ICU:销金窟和生死场,你可以扛几天? -06-16 维生素怎么补?正确了解这些知识再说! -06-15 疫情二次暴发要来了吗?这个锅三文鱼不背 -06-1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