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癣真菌感染的研究与进展

足癣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摘要]?脚气是足癣的俗名,又叫“香港脚”,是由致病性真菌感染引起的足部皮肤病,具有传染性。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在全世界广为流行,在我国的发病率也相当高。常见的引起足癣真菌感染的致病菌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白色念珠菌等,主要是由于不良习惯、卫生意识,对公共场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而传染。所以本文就足癣真菌感染的常见致病菌、足癣真菌感染的诱因、足癣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足癣;?真菌;?感染

?

1.?足癣真菌感染的常见致病菌

在足癣的致病菌种中,主要为红色毛癣菌,?白色念珠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近年来,在足癣的致病菌种的分离中,?红色毛癣菌虽然仍是族不致病菌的优势菌种,但其所占比例正在逐渐下降,而白色念珠菌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第二大优势菌种;浅部真菌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卢洁等人进行的千人足部真菌病情况调查发现,足部皮肤病中有72.35%是由真菌引起的,其中79.01%为红色毛癣菌所致,其次是白色念珠菌。但也有人在对杭州地区?例足癣患者进行了病原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后得出如下结果:?例真菌镜检阳性的足癣患者中真菌鉴定结果红色毛癣菌?例,?占70.73%,?其次是须癣毛癣菌67?例,?占15.69%,?另有32?例絮状表皮癣菌和17?例白色念珠菌感染,9?例培养未见真菌生长。

?

2.足癣真菌感染的诱因

?人的足底和趾间没有皮脂腺,从而缺乏抑制皮肤丝状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机能较差,而这些部位的皮肤汗腺却很丰富,出汗比较多,加之空气流通性差、局部潮湿温暖,利于丝状真菌的生长。此外,足底皮肤角质层较厚,角质层中的角蛋白能为真菌的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因此,足癣常因足部多汗潮湿或鞋袜不通气而诱发,也可通过污染的浴池、公用拖鞋、公用浴巾、游泳池及游泳池边的地面、公用洗脚盆等而传染,还可因饮食中的不良习惯、日常生活中的卫生意识、缺乏公共场所的自我保护意识引起感染而诱发。

?

3.?足癣真菌感染的易感人群?

?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引起皮肤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下降,易患足癣;肥胖者因趾间潮湿,汗液浸渍易患足癣;足部皮肤受外伤,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功能,也会诱发足癣;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岛素导致物质代谢紊乱,皮肤含糖量增加导致抵抗力下降,增加了患足癣的风险;滥用抗生素,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使皮肤正常菌群失调,也会增加足癣的易感性;足癣的发病还与生活习惯有关,如果不注意足部和鞋袜的卫生,则足部容易孳。

?

4.?足癣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并可蔓延至足跖及边缘,并伴有剧痒;局部可能出现化脓、红肿、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甚至引起小腿丹毒及蜂窝组织炎等继发感染。若用手抓挠痒处,常传染至手部而发生手癣(鹅掌风)。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长,则成甲癣(灰指甲)。真菌喜爱潮湿温暖的环境,夏季天热多汗,穿胶鞋、尼龙袜更是为真菌提供了温床;冬季干燥寒冷,真菌处于蛰伏状态,脚气患者皮肤开裂,病情有好转。具体来说,脚气有以下几种类型:?

?水疱型:多发生在夏季,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的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疱壁较厚,不易破裂,脓液清澈,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瘙痒剧烈。?

?糜烂型: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多发于第

三、四、五趾缝间,常见于多汗者。?

?鳞屑角化型:足跖、足缘、足跟部皮肤角质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

?

5.?足癣真菌感染具体介绍

5.1?红色毛癣菌:

红色毛癣菌是毛癣菌属下的一个种。红色毛癣菌是一种人源的皮癣菌,引起常见的皮肤浅部真菌病,如手癣、足癣、头癣等。经研究红色毛癣菌共分离出4个表型,其中绒毛型居首位,表明绒毛型的致病率高。在镜下绒毛型、沟纹型和羊毛型几乎见不到大分生孢子,以菌丝及小分生孢子为主。结果示绒毛型在体癣、股癣、手癣、足癣和甲癣均占首位,羊毛型在股癣和足癣居第2位。沟纹型在体癣和手癣居第2位。粉末型在体股癣居末位,手足癣居第3位。

治疗药物如:百肤乐癣康,主要成份:黄柏,白芷,甘草,五倍子,清热解毒,活血利湿,祛腐生肌,效果显著。西药软膏之类的含有少量激素,用药久了会长生抗药性,毛孔增大,不利于根治。

5.2?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真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免疫功能或一般防御力下降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约作用失调,则本菌大量繁殖并改变生长形式(芽生菌丝相)侵入细胞引起疾病。白假丝酵母菌可侵犯人体许多部位,如皮肤念珠菌病,好发于皮肤皱褶处(腑窝、腹股沟,乳房下,肛门周围及甲沟,指间),皮肤潮红、潮湿、发亮,有时盖上一层白色或呈破裂状物,病变周围有小水泡。

5.3须癣毛癣菌

须癣毛癣菌也称石膏样毛癣菌,是一种常见的亲人、亲动物性皮肤癣菌,不仅可以引起皮肤、指甲等部位的浅部感染,还可以引起脓癣、脓肿和肉芽肿等皮肤深部感染。须癣毛癣菌引起的皮肤深部感染比较少见,而且难以治愈,易复发和再感染。目前对须癣毛癣菌致浅部感染的发病机制有了一些研究,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录水平上,而对须癣毛癣菌致深部感染的发病机制研究甚少。皮肤主要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真皮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表皮主要由细胞构成;真皮主要由连结性纤维组织、骨胶原及弹性纤维构成。须癣毛癣菌引起浅部感染局限在表皮层内。临床表现为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并可蔓延至足跖及边缘,剧痒。

5.4?絮状表皮癣菌

絮状表皮癣菌是表皮癣菌属的两种真菌中唯一会对人类造成感染的,宿主可为人类、野生动物或宠物,但偏好人类。可对皮肤与指甲造成感染,造成足癣、体癣、股癣或甲癣,可透过接触性感染,特别是在体育馆或澡堂中。絮状表皮癣菌的感染可透过浸泡肥皂水或适当的抗真菌剂(发癣退或咪唑)治疗。根据韩国一项对名絮状表皮癣菌从年持续到年的研究,感染絮状表皮癣菌的人没有感染其他皮霉癣菌的人多。絮状表皮癣菌可在人类与松鼠间交互传染。絮状表皮癣菌通常只能感染角质组织,而没有感染活组织的能力,但有研究指出絮状表皮癣菌感染了一名免疫失调的贝赛特氏症患者,且造成了侵入性感染。

?

6.?足癣真菌感染的认知度

足癣是世界性多发病、常见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门诊病例的7.0%0一8.00%。②了解分析患者自身疾病有关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有助于针对性开展宣传及治疗。有调查结果表明:足癣患者通过不同途径了解到该病的基本知识,调查中42.86%的患者知道足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从整体情况分析,他们对某些问题仍模糊不清。传染足癣的主要途径是共用拖鞋、脚盆、擦脚布等。31.3%8患者不知道足癣和脚气病是不一样的,57.14%不知道足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说明有部分患者对手足癣的传染性,特别是自身传播知之甚少。医院诊治原因调查发现,仅20.4%4的患者担心传染给小孩,34.43%的患者因足癣并发指(趾)甲真菌病影响美观的原因而求医。由此可见,部分患者是被动求医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68.38%)是从朋友交谈处获得相关知识。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宣传教育中,要结合足癣病患者不正确的认识,从多个方面进行社会媒介的宣传,包括我们日常接诊工作中。

?

7.?足癣真菌感染的治疗和护理

7.1治疗

脚气形态多样,有水疙、糜烂、脱庸、裂口等表现,根据表现不同,治疗也不尽相同。以水疙为主的应外用收效性药物,如仙康抗菌液或.3%硼酸液、10%水杨酸液等,使水疙干涸;以康烂、脱清为主的可外用抗真菌药膏.如仙康抗菌C膏或者市面上售卖的酮康吐软青、特花茶芬软音等均可选择一两种外用;以脱屑、裂口为主的可选用具有角质刹脱作用的药,如6%一10%的水杨酸软青、10%-20%的松馏油软膏与抗真菌软膏交替使用。如果治疗恰当,效果一般均较好。若治疗后有效,一般均表现为局邵轻度隐约可见的红斑,这时切勿放弃,坚特外用抗真菌药2一3周,以彻底杀灭局命残留真菌,防止其死灰复燃。

脚气治愈后很容易复发。实际上,这里的“复发”多为医学上所说的“再感染”。复发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治疗不彻底,皮肤角质层深部仍留有足够数t的真菌菌丝,会随时兴风作浪。2.鞋袜潮通、足汗多的情况无改善。真菌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晚的地方生长繁技,正常环境下不足以引起感染的少蚤菌丝在潮沮、沮破的条件下可大蚤繁技,而致痊碑,使人心神不宁、坐卧不安。3.有断的真菌来涯,如周围人的足癣未治愈、鞋袜未进行有效的除菌消毒子。

防止脚气复发要做好以下几点:1.治疗彻底,疗程足够。.2改善足邵湖沮、多汗的状况。穿通气的鞋袜,还可选用一些药物如仙康高浓缩洗浴剂或矾洗剂、5%一10%水杨酸液、10%福尔马林液泡足。3.鞋、洗脚盆要分开,鞋袜煮灵除菌。

7.2护理

①注意个人卫生习惯,注意脚部清洁,保持皮肤干燥,养成每天洗脚的好习惯,勤更换袜子、鞋垫,并把鞋放在通风的位置,保持鞋内干燥、舒适。②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袜子要以棉或亚麻等透气性能良好的袜子为主,以免造成脚部潮湿多汗,脚臭加剧,诱发脚气的发生。③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如脚汗、脚癣等,减少或不用公用物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④调整饮食,平时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芦笋、瘦肉、蛋、鸡肉、花生、杏仁、牛奶、动物肝脏,麦片、燕麦、玉米等五谷杂粮,绿叶蔬菜如菠菜等,B族维生素可以调节皮脂腺分泌,增强皮肤抵抗力,勿吃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蒜等。⑤保持情绪稳定、心胸宽广、恬静,情绪激动容易诱发多汗,加重脚臭,诱发本病。⑥脚气以外治为主,出现脚气早期症状(以糜烂型脚气、水疤型脚气为主)时,可将脚放在50一60℃的热水中多烫几次,每次巧一20mni,每日1一2次,洗后将脚擦干,在趾间潮湿处涂抹碘伏,严重时可外敷0.1%雷佛奴尔纱布,每日1一2次,也可以用0.1%雷佛奴尔溶液浸泡,每日1一2次,可预防感染,同时在脚气治疗后不要穿以前的鞋袜,以免再次感染。⑦对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糜烂型脚气病患者,病程长,愈合慢,可在泡脚后将脚晾干,在趾间潮湿处涂抹碘伏,之后在趾间潮湿处滴1一2滴普通胰岛素,可促进趾间潮湿、糜烂面的愈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总之,脚气是较常见且反复发作、很容易被忽视的皮肤病,其早期症状的预防及护理非常关键,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并及时与患者沟通与反馈,做好相应的指导、宣教,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品质!









































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ouzuxuanajh.com/lxjszx/3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