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性角化病(actinickeratosis,AK)又称日光性角化病(solarkeratosis),表现为皮肤角化性斑疹、丘疹或斑块,是因长期紫外线暴露所致的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在表皮内的增殖。在部分国家,AK是皮肤科就诊患者比例最高的疾病之一,甚至可高达14%。AK可能进展为鳞状细胞癌(SCC),临床需重视AK的治疗和观察,本文在此讨论AK的治疗。
治疗概述
AK治疗方案众多,可分为3种类型:破坏性治疗、外用药物治疗及化学剥脱。破坏性治疗包括手术、冷冻治疗、磨削及光动力疗法;外用药物治疗包括5-氟尿嘧啶(5-FU)、咪喹莫特、巨大戟醇酯、双氯芬酸;化学剥脱主要为三氯醋酸治疗。
AK的治疗需个体化,影响AK治疗选择的因素有皮损数目、皮损分布、皮损特征、患者治疗偏好(医院治疗、在家治疗及治疗时间等)、副作用耐受性(包括疼痛、炎症、色素减退、瘢痕形成等)、治疗可及性及治疗费用等。
少发性病例
对于孤立性AK或者数目不多(图1)的患者,常选择直接针对皮损的治疗(lesion-directedtreatment),例如冷冻治疗、削除或刮除治疗。最常用的是液氮冷冻治疗,其特点为便捷、迅速、廉价、不需局麻。
图1.孤立性AK
液氮冷冻治疗可选择喷嘴或冷冻探子,此方法对眼周和口周等重要部位同样有效。每次冷冻时间为5-10秒,具体视皮损大小及厚度而定。
由于液氮冷冻并不能收集组织标本,因此最好在确诊AK后再考虑进行冷冻治疗。如果对诊断有疑问,则有必要活检确诊。下表展示了AK常见的鉴别诊断列表。
表1.光线性角化病的鉴别诊断
图2.鳞状细胞癌
图3.浅表性基底细胞癌
图4.炎症性脂溢性角化症
图5.日光性雀斑样痣
增生性病例
对于角化过度或肥厚性皮损,仍建议首选液氮冷冻治疗,可每次冷冻10秒以上或进行重复冷冻。
液氮冷冻疗效不佳者,可考虑削除或刮除,但需做好止血操作。削除或刮除的标本最好送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排除SCC的可能。
实际上,在下列情况下,均应行皮肤活检以排除或确认SCC的可能:
●皮损出现硬结(提示可能为SCC)。
●皮损疼痛、溃疡或出血。
●标准治疗后未消退或3月内复发的角化过度性/肥厚性皮损。
需要留意的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侵袭性皮损,因此出现SCC的阈值会更低。
多发性病例
对于面部和/或头皮的多发性病例,建议外用5%5-FU乳膏,每日1-2次,共2-3周,直至皮损表面出现糜烂。面部皮损亦可用0.5%5-FU制剂,每日1次,最长用4周。
为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部分临床医生会联用糖皮质激素(如0.%地奈德软膏)以减少治疗相关炎症反应。
替代治疗方法有外用咪喹莫特、巨大戟醇酯或光动力疗法。用药选择取决于患者偏好、不良反应的耐受性、治疗时间、费用和药物可及性等。
●5%咪喹莫特乳膏可每周2次,治疗16周。
●0.%巨大戟醇酯凝胶用于面部和头皮皮损,每日1次,治疗3天。0.05%凝胶用于躯干和四肢皮损,每日1次,治疗2天。
●光动力疗法常为单次治疗。
对角化过度的多发性皮损,可考虑液氮冷冻之后外用5-FU。
预防
AK患者需做好防晒措施,特别是春夏季,防晒可选择物理性防护和广谱防晒霜。
已有数项随机对照试验证实防晒霜可减少AK的发生,同时有研究发现每天使用防晒霜可减少免疫抑制的器官移植患者出现AK和SCC的风险。
另外,所有AK患者应持续监测皮损变化、皮肤复发及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生。
……
阅读全文,请登录新版优麦医生APP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