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1岁9月,进食轮状病毒糖丸当天下午出现发热,体温未测量。无咳嗽、呕吐,无哭闹、嗜睡。家属未予特殊处理。
第二天,仍持续发热,体温最高达39°C,门诊就诊。当时一般情况尚可,门诊考虑疫疫苗反应可能性大,予退热处理,并建议其验血进一步检查,但家属拒绝。当天患儿仍反复发热,伴进食后呕吐胃内容物,无咳嗽、呕吐,间有哭闹。
第三天,再次就诊,患儿精神疲倦,体温38.5°C,脸色稍苍白,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次/分,心音低顿,未闻及杂音。腹部稍胀,肠鸣音8次/分。当时考虑上呼吸道感染感染肯能性大,建议住院遭拒绝,于是予退热抗病毒补液处理。
患儿在点滴过程中出现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心率次/分。急收住入院,查心肌钙蛋白ng/dl!,ckmbu/L,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秒,血象不高,血压80/45mmgh,心电图:室上速改变。考虑爆发性心肌炎。立刻予吸氧,营养心肌,利尿,应用丙种球蛋白,激素,心律平,对症支持处理。
经过1小时抢救,患儿最后没抢救过来。自从这件事情后,建议医师每次看到患儿脸色不好的,都提高警惕,最少查个CKMB,排除心肌炎情况。
小儿爆发性心肌炎发展迅速,数小时或1~2d出现急性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或阿斯综合征发作的患儿,在排除中毒性心肌炎、结缔组织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伤、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β受体功能亢进或药物等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改变后,可确诊为小儿重症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可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以及其他致严重的心律失常。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住院后均卧床休息及吸氧,并给予保护心肌、抢救心性休克、抗病毒、纠正严重心律失常、控制心力衰竭等综合治疗方法。同时静脉滴注大剂量的VitC、维生素B6及能量合剂。
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病室安静、舒适,限制探视陪护人员,避免交叉感染;给患儿富含营养丰富、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过饱及进食辛辣刺激性饮料、食物,防止诱发心力衰竭;少量多餐及低盐饮食;因患儿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尽量给他们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患儿痛苦及抵触情绪]。强调卧床休息的重要性,以减少心肌耗氧量,一般休息3~6个月,以不出现心悸、胸闷,可逐渐增加活动量。用药护理:对烦躁不安患儿应给予必要的解释安慰,保持病房清洁、安静,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胸闷、气促、心悸时应休息,必要时吸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氧疗效果。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严防心衰。心源性休克的护理:当患儿出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皮肤发花、四肢末梢冰凉、神志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10~15ml/kg,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彻底清除呼吸分泌物,鼻罩吸氧,流量2~3L/分,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阿-斯综合征护理: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若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则出现缓慢的室性心律,甚至心脏停搏,脑组织供血中断,诱发心脑综合征。要争分夺秒迅速重建循环和呼吸,恢复重要脏器功能,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医生,行心肺复苏术,建立静脉通道,以维持有效心排出量,同时立即心电监护,密切配合医生抢救。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对患者实施抢救,为挽救患儿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心律失常的护理:当患儿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时应立即报告医生,紧急处理,准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作好血压和心率的监护,备好拮抗剂及抢救用品。结语:小儿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是儿科较严重的疾病,具有发病急骤、病程进展迅速,常在短时间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脑综合征及多脏器功能损害等,若抢救不当,可危及患儿生命。目前,临床上经常出现漏诊或误诊现象,这是造成患儿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因素。据美国权威儿科医学机构长期研究发现,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首发症状还包括:乏力、发热、咳嗽、呕吐、腹痛、腹泻等[5]。因此小儿暴发性心肌炎要早期诊断、积极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才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点击蓝色字体“中国儿科前沿论坛”加鍖椾含鐧界櫆椋庡尰闄㈤偅涓ソ鍖椾含涓尰闄㈡不鐤楃櫧鐧滈鏁堟灉鎬庝箞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