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皮肤性病痤疮的治疗原则

1.真菌类皮肤病:常见的有头癣、手足癣、体股癣及甲真菌病(甲癣、灰指甲)、花斑癣、孢子丝菌病等。

2.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脓疱疮、毛囊炎、须疮、疖、疖病、痈、丹毒等。

3.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水痘、寻常疣、跖疣、扁平疣等。

4.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虱病(头虱、阴虱)、匐形疹、隐翅虫皮炎、蜈蚣咬伤。

5.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艾滋病、生殖器疱疹等。

6.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尿布皮炎、汗疱疹、药物反应,如磺胺类、青霉素等过敏引起的药疹。

7.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日光性皮炎(晒斑)、多型性日光疹、火激红斑、痱子、冻疮、手足皲裂、褥疮及鸡眼胼胝等。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人工皮炎、及寄生虫妄想症等。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牛皮癣)、单纯糠疹、玫瑰糠疹、多形红斑、扁平苔藓等。

10.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

11.大泡与疱疹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疹、类天疱疹及掌跖脓疱病等。

12.血管性皮肤病:变应性血管炎、过敏性紫癜、结节性红斑、雷诺病、白塞氏病等。

13.皮肤附属器疾病:寻常痤疮、脂溢性皮炎、酒糟鼻、口周皮炎、多汗症、臭汗症、斑秃、雄激素源型秃发、多毛症、白发、甲营养不良等。

14.内分泌、营养与代谢性疾病:胫前粘液性水肿、黒棘皮病、黄瘤病、痛风等。

15.色素性皮肤病:雀斑、黄褐斑、色素痣、白癜风、蒙古斑、太田痣、色素性毛表皮痣、斑驳病等、

16.遗传性皮肤病:神经纤维瘤、鱼鳞病等。

17.粘膜疾病:剥脱性唇炎、光线性唇炎、粘膜白斑、阴茎珍珠样丘疹、女性假性湿疣、包皮龟头炎等。

18.皮肤肿瘤:色素痣、表皮痣、脂溢性角化病、先天性血管瘤、粟丘疹、皮脂腺痣、汗管瘤、软纤维瘤、疤痕疙瘩、皮角、血管球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脂肪瘤、恶性黑素瘤、淋巴瘤等。

皮肤病外用药物原则

总的原则是:根据皮损表现选择剂型和药物.

1、根据不同的皮疹使用不同的药物剂型。

如急性渗出期,使用溶液较好。亚急性期伴少量渗出时用糊剂或水粉剂。慢性皮损可用软膏等,有苔癣样变时还可用涂膜剂等。有糜烂,渗出时不能用酊剂。

2、低浓度到高浓度使用。

3、先局部再全面使用。

4、年龄和部位不同使用药物不同。

如婴幼儿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多毛部位不使用糊剂或水粉剂等。

皮肤科疾病药学服务流程

痤疮

1、概述

痤疮,也叫青春痘、粉刺、痘痘,是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是皮肤科门诊最为常见的皮肤病。

2、病因

1)毛囊皮脂腺导管细胞增生(角化过度),堵塞了出口,令皮脂无法排出。

2)细菌、真菌、螨虫感染了皮脂腺导管,导致慢性炎症反应。

3)雄激素刺激或皮脂腺受体对雄激素过分敏感,令皮脂分泌增多。

4)遗传、饮食、生活习惯、心理、化妆品、药物等因素也影响痤疮的发生发展。

3、痤疮分型

根据皮损的主要表现可将痤疮分为:寻常型痤疮、脓疱型痤疮、结节型痤疮、囊肿型痤疮、聚合型痤疮

国际痤疮改良分级法:3度(轻度、中度、重度)和4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①轻度(1级):以粉刺为主,少量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少于30个。

②中度(2级):有粉刺,中等数量的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在31~50个之间。

③中度(3级):大量丘疹和脓疱,偶见大的炎性皮损,分布广泛,总病灶数在50~个之间,结节少于三个

④重度(4级):结节性囊肿性或聚合性痤疮,伴疼痛并形成囊肿,病灶数多于个,结节或囊肿,多于三个。

诊断要点:

1.青少年发病为主。

2.皮损好发于面部、胸背上部。

3.常见皮疹有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同时伴有炎症损害如丘疹、脓丘疹、脓疱等。

4.较严重者伴有结节、囊肿、瘢痕、萎缩等。

5.无自觉症状,可有轻微痒、痛,病程缓慢,时轻时重,多数青春期后缓解

痤疮的治疗

1、一般治疗

2、局部治疗

3、系统治疗

1)抗生素;2)维甲酸类药物;3)性激素4)中医中药

4、其它治疗  

1)面膜;2)激光;3)紫外线;4)光动力疗法;5)光子嫩肤;6)果酸换肤

各类抗痤疮药物作用环节

一般治疗

1、饮食:限制可能诱发或加重痤疮的辛辣甜腻等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2、日常生活:避免熬夜、长期接触电脑、曝晒等,注意面部皮肤清洁、保湿和减少皮脂分泌,保持大便通畅;

3、心理辅导:痤疮患者,特别是重度痤疮患者较易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对这类患者还需配合必要的心理辅导。4、局部清洁:应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皮屑和细菌的混合物,但不能过分清洗。忌用手挤压、搔抓粉刺和炎性丘疹等。

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在痤疮中的意义:

治疗轻度痤疮的首选方案

中度痤疮的基础治疗

复发时的首选治疗方案

在维持治疗和预防复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常用的外用药物

外用抗生素:

红霉素软膏

磷酸氯洁霉素

壬二酸

2%氯霉素水杨酸酊

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

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

夫西地酸乳膏

甲硝唑凝胶

克唑隐酮凝胶

外用维甲酸类药物

阿达帕林凝胶(达芙文)

维A酸乳膏或异维A凝胶

维胺酯维E乳膏

他扎罗丁乳膏

其它外用药

5%-10%硫磺洗剂

1%-2%水杨酸酊

过氧苯甲酰凝胶

二硫化硒洗剂

几种外用药物介绍

外用维a酸类药物

外用维A酸类药物是轻度痤疮的单独一线用药,中度痤疮的联合用药以及痤疮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

代表药物:有维A酸乳膏、异维A酸凝胶、阿达帕林凝胶等。

阿达帕林在耐受性和安全性上优于全反式维A酸和异维A酸,对非炎症性皮损疗效优于全反式维A酸,可以作为外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痤疮的一线选择药物。

外用维A酸类药物常会出现轻度皮肤刺激反应,如局部红斑、脱屑,出现紧绷和烧灼感,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可逐渐消失。建议低浓度或小范围使用,每晚1次(日光可加重维A酸对皮肤的刺激导致维A酸分解,因此本品最宜在晚间及睡前应用),妊娠期哺乳期禁用,儿童一般不主张使用

过氧苯甲酰凝胶(班赛)

为过氧化物,外用后可缓慢释放出新生态氧和苯甲酸,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及收敛的作用。可配制成2.5%、5%和10%不同浓度的洗剂、乳剂或凝胶,少数敏感皮肤会出现轻度刺激反应,建议敏感性皮肤从低浓度及小范围开始试用。

过氧化苯甲酰可以减少痤疮丙酸杆菌耐药的发生,如患者能耐受,可作为炎性痤疮的首选外用抗菌药物之一,本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外用维A酸类药物或外用抗生素

外用抗生素

常用的外用抗生素包括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其衍生物克林霉素、氯霉素或氯洁霉素等,用乙醇或丙二醇配制,浓度为1%~2%,疗效较好。1%氯林可霉素磷酸酿溶液系不含油脂和乙醇的水溶性乳液,适用于皮肤干燥和敏感的痤疮患者。

近年来发现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及抗炎活性,且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也可作为外用抗生素用于痤疮治疗的选择之一。

由于外用抗生素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故不推荐单独使用,建议和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联合应用。

二硫化晒洗剂

2.5%二硫化晒洗剂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的作用,可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用法为洁净皮肤后,将药液略加稀释均匀地涂布于脂溢显著的部位,3~5min后用清水清洗。

其他外用药物

5%~10%硫磺洗剂和5%~10%的水杨酸乳膏或凝胶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轻微剥脱及抗菌作用,可用于痤疮治疗。外用抗菌、抗炎药物用法一般建议点涂于皮损处,而外用维A酸类药物由于具有抗微粉刺作用,建议在皮损处及痤疮好发部位同时应用。疗程通常需8~12周或更长。

外用药物的联合使用

推荐:

1、维A酸类+抗生素类:如阿达帕林凝胶+夫西地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

2、维A酸类+过氧苯甲酰凝胶:如阿达帕林凝胶+过氧苯甲酰凝胶

3、抗生素类+过氧苯甲酰凝胶:如夫西地酸乳膏+过氧苯甲酰凝胶

系统治疗

中、重度的痤疮

轻度痤疮:

有形成瘢痕趋势

心理负担承重

有可能形成明显的色素沉着

求职困难

常联合应用外用药物

疗程:通常为数月或数年(维持治疗

系统用药种类

1、维A酸类:如维胺酯胶囊,异维A酸胶丸等。(作用:显著抑制皮脂腺导管角化,调节导管角化,改善厌氧环境并减少丙酸痤疮杆菌的繁殖,抗炎,预防疤痕形成等。是目前最有效的药物。适应症:①结节囊肿型痤疮;②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好的中、重度痤疮;③有瘢痕或有形成倾向的痤疮;④频繁复发的痤疮;⑤痤疮伴严重皮脂溢出过多;⑥轻、中度痤疮但患者有快速疗效需求的;⑦痤疮患者伴有严重心理压力;⑧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可在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后使用。疗程:通常大于16周)

2、抗生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优先选择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作用:主要是针对丙酸痤疮杆菌,特别是中重度痤疮常用的方法之一,易引起耐药,需联合其他疗法,四环素类避免同异维A酸胶丸联合使用。适应症:①中、重度痤疮患者首选的系统药物治疗;②重度痤疮患者,特别是炎症较重时早期阶段可先使用抗生素,再序贯使用异维A酸,或异维A酸疗效不明显时可以改用抗生素治疗;③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疗程:6-8周)

3、激素类:1)抗雄性激素,如避孕药,炔雌醇环丙孕酮和雌二醇屈螺酮等,其他如螺内酯也是抗雄性激素常用药物。2)糖皮质激素,如波尼松,地塞米松等,主要是针对重度痤疮患者,控制炎症,适用于爆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患者,临床少用。

4、中药类:1)肺经风热型(相当于Ⅰ、Ⅱ型)中成药物有栀子金花丸、金花消痤丸;2)脾胃湿热型(相当于Ⅱ、Ⅲ级)中成药物有连翘败毒丸,防风通圣丸、香连丸等;3)痰瘀凝结型(相当于Ⅳ级)中成药有丹参酮胶囊,大黄蛰虫丸,化瘀散结丸,当归苦参丸、景天祛斑胶囊等;4)冲任不调型(内分泌失调患者如月经失调)逍遥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等;5)其他:排毒养颜胶囊、复方珍珠暗疮片、清热暗疮片、白癣夏塔热片等。

痤疮其他治疗方法

1)光动力疗法(PDT):

外用5-氨基酮戊酸(ALA)富集于毛囊皮脂腺单位,经过血红素合成途径代谢生成光敏物质原卟啉IX,经红光(nm)或蓝光(nm)照射后,产生单态氧,作用于皮脂腺,造成皮脂腺萎缩,抑制皮脂分泌,直接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改善毛囊口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角化和毛囊皮脂腺开口的阻塞,促进皮损愈合,预防或减少痤疮瘢痕。

适应证:Ⅲ级和IV级痤疮,特别是伴有脂肪肝、肝功能损害或高脂血症的痤疮患者。术后需避光48h,以免产生光毒反应。轻、中度皮损患者可直接使用LED蓝光或红光进行治疗。

2)激光疗法:

多种近红外波长的激光,如nm激光、nm激光和nm激光常用于治疗痤疮炎症性皮损,根据皮损炎症程度选择适当的能量密度及脉宽,4~8个治疗周期,每次间隔2~4周。

强脉冲光和脉冲染料激光有助于炎症性痤疮后期红色印痕消退。非剥脱性点阵激光(nm激光、nm激光和nm激光)和剥脱性点阵激光(nm激光、nm激光)对于痤疮瘢痕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临床应用时建议选择小光斑、较低能量和低点阵密度多次治疗为宜。

3)粉刺清除术:

可在外用药物的同时,选择粉刺挤压器挤出粉刺。挤压时,注意无菌操作,并应注意挤压的力度和方向,用力不当,可致皮脂腺囊破裂,导致炎性丘疹发生。

4)囊肿内注射:

对于严重的囊肿型痤疮,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醋酸曲安奈德混悬剂+1%利多卡因囊肿内注射可使病情迅速缓解,每1~2周治疗1次。多次注射时需预防局部皮肤萎缩及继发细菌性感染。

痤疮的维持治疗

1、维持治疗的必要性

①微粉刺是所有痤疮损害的早期病理过程;②痤疮清除后微粉刺的形成过程仍然是永久和持续的;③避免微粉刺的形成具有预防痤疮的效果;④维A酸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干预微粉刺的病理过程。

2、维持治疗方案

①局部外用维A酸:局部外用维A酸是维持治疗的主要选择;②维持治疗的时间:6-12个月;③过氧苯甲酰:与局部维A酸联合应用可降低抗生素治疗后的耐药性;④第2线治疗药物的选择:壬二酸和水杨酸

调护调整饮食习惯,进食低糖、低脂、多纤维素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皮损禁挤捏,常用温热水、硫磺香皂洗患处。

                趿雪勿痕

感谢您的赞赏与支持!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CCTV品牌影响力采访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ouzuxuanajh.com/jhszx/3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