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刘女士穿凉鞋时,突然发现右脚大脚趾甲一侧变成灰黄色,摸上去还有些粗糙、变厚。她在网上检索,发现自己得了灰指甲。她求助网络,发现有很多病友提供治疗偏方,有的建议把大蒜去皮拍碎后敷在患处,有的建议把病变的指甲拔掉,还有的建议每天早晚用一定浓度的冰醋酸溶液浸泡病甲10分钟。甚至还有“超级组合版”,即晚上把蒜泥泡在米醋里,次日敷在经过局部修剪的病甲处,连敷几个月就能治愈灰指甲。由于发帖者言之凿凿,刘女士如获至宝,立即尝试“超级组合版”。然而,蒜泥刚敷上去,指甲边缘的皮肤组织便红肿刺痛。刘女士忍痛坚持了一周,去医院检查后发现,自己得了甲沟炎。其实,用醋和蒜来对付灰指甲没多大效果,而且容易导致继发性感染,引发甲沟炎。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科学的认识“灰指甲”,避免被更多“偏方”折磨,小编在此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灰指甲”的一些专业知识。
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统称为甲真菌病。甲癣特指由皮肤癣菌所致的甲感染,俗称“灰指甲”。夏季是甲真菌病的高发季节,由于温度高,真菌容易生长、繁殖,导致甲真菌发生或加重。
甲真菌病不是由单一真菌感染所致,它是由许多类型的真菌如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霉菌等引发,这三类真菌既可以单独致病,也可以混合感染致病,混合感染约占病人总数的10%,治疗更为棘手。其中,占首位的是皮肤癣菌,即甲癣,临床上约占病人总数的80%,其次是酵母菌和霉菌。酵母菌以念珠菌为主,霉菌主要有短帚霉等。就我国而言,酵母菌感染在华东地区发病较多,而皮肤癣菌感染主要在南方和北方。就个人而言,手指甲易受酵母菌侵袭,而脚趾甲是皮肤癣菌的重灾地。甲真菌病易感因素有遗传因素、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局部血液或淋巴回流障碍、甲外伤或其他甲病等。
甲真菌病症状除了甲变色,还有甲板混浊、增厚、表面凹凸不平、甲板萎缩、脱落、翘起等。由于真菌无孔不入,根据真菌侵犯甲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白色表浅型
致病菌从甲板表面直接侵入引起。表现为甲板浅层有点状或不规则片状白色浑浊,甲板表面失去光泽或稍有凹凸不同。
B.远端侧位甲下型
此型最常见,多由手足癣蔓延而来。真菌从一侧甲廓侵犯甲的远端前缘及侧缘并使之增厚、灰黄浑浊,甲板表面凹凸不平或破损。
C.近端甲下型
真菌多通过甲小皮侵入甲板及甲床。表现为甲半月和甲根部粗糙肥厚、凹凸不平或破损。
D.全甲毁损型
是各型甲真菌病发展的最终结果。表现为整个甲板被破坏,呈灰黄、灰褐色,甲板部分或全部脱落,甲床表面残留粗糙角化堆积物,亦可增厚、脱屑。
除上述几型外,尚有甲板内型,此型罕见,主要由苏丹毛癣菌引起。
本病病程缓慢,若不治疗可迁延终生。一般无自觉症状,甲板增厚或破坏可影响手指精细动作,趾甲增厚走路时引起疼痛。偶可继发甲沟炎,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表现。
因药物不易进入甲板且甲生长缓慢,故治疗较为困难。规范治疗首选口服药物加外搽药物联合疗法。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是一线药物。近年来,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提出警告,有心衰史患者不宜口服伊曲康唑,必须严格遵从医生指导。
1、不互借共用生活日用品,如鞋袜、拖鞋、脚盆、擦脚巾等不要与他人合用,这是防止间接感染的关键所在。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平时勤洗脚、勤换袜,鞋袜经常曝晒,保持干燥。
3、手足多汗的人,可适当用些抑制局部排汗的治疗方法,夏季是手足癣多发期,尤其要注意。
4、搞好环境卫生,不给致病真菌创造生长繁殖的外部环境,如避免住房拥挤、潮湿,注意室内通风换气,被褥常晒,床单、衬衣裤常洗等。
甲的病变只有部分是甲真菌病,甲真菌病与其他原发甲病如厚甲症、甲营养不良、甲下疣,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甲病如银屑病、扁平苔藓、斑秃、Reitiers病、湿疹、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药物(如羟基脲等)的表现非常相似,只有专科医生才能准确鉴别。
再次提醒广大读者,怀疑有“甲真菌病”症状,医院诊治,切莫“自行诊断”“轻信偏方”!
医院皮肤科Xj-PiFu
最专业的皮肤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