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推理小说家松鹰作品足殇上

作家松鹰先生近照

松鹰

Songying

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著名作家、全国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中国社会派推理小说之父。现为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著有长篇小说《杏的复仇》《白色迷雾》《空瓶子密码》《失窃的天书》《落红萧萧》《啊,哈军工》六部。其小说代表作《杏的复仇》英文版由金牌翻译葛浩文、林丽君操刀,年2月由美国圣马丁出版社隆重推出,向全球发行。

作品曾获中国青年优秀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世界华人科普图书奖”金奖等。

被誉为“中国的松本清张”。

美国《柯克斯评论》评价

中国作家松鹰第一本英文小说便挑战Y区刑事部门,找寻令人不安的谋杀房地产大亨案件始末。

起初胡国豪看起来像意外溺水身亡。然而作为“地标产业”CEO的他,其实很擅长长距离游泳,人们认为他最后一次游泳不可能是从大梅沙海景酒店出发,最后陈尸于几英里外的小梅沙。但法医田青发现胡国豪的肺部充满了海藻,这盛行于南澳的红潮甚至更远。刑警队长崔大军和他的同事们意识到,胡国豪的尸体从死亡地点被移动过。同时,杀死胡国豪的凶手并没有闲着:洪亦明,大东物业的总经理,他的公司和胡国豪在竞争购买田东坝,一块潜在利润丰厚的土地,也被发现中毒身亡;冯雪英,胡国豪的秘书,在警方发现她非法雇佣私人侦探公司跟踪朱美凤、胡国豪的美容师妻子后,被撞身亡。在最初不受欢迎却一直帮忙破案的聂风记者的帮助下,Y区警官逐渐而煞费苦心地将谋杀和28年前10名云南女知青的死亡联系起来。虽然这样的联系早就从小说的标题中有所暗示,并不那么奇怪,但整个故事发展的过程仍然扣人心弦。

美国《图书馆期刊》评价:

当一具尸体冲上一个中国南部的海滩度假胜地,它很快就被确认为是房地产大亨胡国豪。明显的死因:溺水。警察感到很困惑,因为胡国豪是一个游泳能手。聂风,《西部阳光》杂志的记者,一周前采访过胡国豪,他也感到不解。聂风设法介入调查并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是警方之前没有发现的。这个秘密还得追溯到动荡的文革时期。《杏烧红》,这本在中国畅销的书,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背景,细腻地描绘了一个现代国家如何面对它的过去。翻译准确地呈现出了故事的内涵。裘小龙“陈探长”之谜的粉丝们,以及喜欢中国文化的朋友肯定会将这本社会犯罪小说加入自己的阅读列表中。

这不是足球的悲剧。中国足球早就淡出了我的视野。这是一个人心叵测、举步维艰、邪正异位的传说,一个真实离奇的关于“脚”的故事。

by作者手记

《杏的复仇》英文版封面

1

杜浩每年春节都收到一张奇怪的贺卡,内容一样。看似祈福,实为调侃。贺卡上写着寥寥几个字:“祝杜先生脚下生风,青云直上。”

贺卡是一个匿名的人寄来的,落款的签名是一个符号“”,像把小提琴。贺卡信封上的邮戳,是广东的Z市。

那座城市在杜浩的心底留下过太多的记忆。六年前的一个机缘,杜浩曾应聘去Z市,参加筹建OWS传媒。这是一个极富诱惑力的国际卫星电视项目,总投资12亿人民币,由内地机构和港澳财团共同出资。总部设在澳门,筹建和制作的基地就在Z市。由广电高层一位副部长出任总裁,并延揽了一批内地电视机构的优秀人才。先后共有七个内地电视台的台长投在OWS麾下。杜浩就是这位部长总裁亲自签发的调令,从S市电视台长任上调去Z市的。此地与珠海毗邻,是个富裕的侨乡,驱车往南不到一个小时,就是澳门。

但杜浩去了不久才发现,OWS其实是一座辉煌的空中楼阁。OWS总共有十二个股东,每个股东所占股份一样。但由于各个投资者意图不同(内地股东想把OWS当成外宣的平台,港澳股东却要求能赢利),从一开始,经营方针就出现严重分歧,暴露出致命的问题。加上大部分股东资金迟迟不到位,几经协商未果,最后只能搁浅。

待到标志性人物部长总裁撤回北京时,OWS传媒的运作实质上已中止。总裁是位忠厚长者、资深传媒人,为人谦和。也怪不得他,作为中资方的代表,他的撤退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其余各位电视人,作鸟兽散。纷纷离开OWS平台,各自寻找生路。传媒界都知道,各省市电视台的台长之位均为炙手可热的位置,一旦调离再想复位,几乎是不可能的。来自B市、G市的两个台长算是幸运,带着OWS策划书投奔刚起步的另一家境外卫视,找到安身之地。其余大部分人都光着腚从平台上跳下,落荒而逃。回想起来,此前内地众多媒体精英争先恐后投奔OWS的盛举,竟成了一场飞蛾扑火。

OWS最终成了一艘沉船。最后的留守地,退到了Z市一隅富利华集团的一幢大厦里。高层最后剩下了三员大将,其中就有杜浩,时年四十岁。另外两位,一个是来自B省某地市级城市的电视台长祝小军,湖北黄冈人,三十九岁。一个是富利华集团的市场部主任柳云臣,湖南岳阳人,四十二岁。

柳云臣曾在H省电视台当过总编室主任,早几年即下海来南方闯荡,搞过影视公司,没有赚到钱,后来投在富利华集团麾下。柳的个子不高,戴副无框眼镜,殷勤好客,有点儒雅。他是一位策划高手,心机缜密,口才极好。杜浩到OWS就是经柳云臣引荐介绍的。

富利华集团的老总,原是OWS的股东之一。为了突破瓶颈,决定租用一个天上的卫星频道,组建OWS商旅台,向亚太地区播送商务旅游电视节目。这位老板是Z市土生土长的人,只有初中文化,但是个经商奇才。据说他当年靠走私汽车发家,一路狂奔,什么赚钱做什么,十年后资产就过了亿。

究竟由谁担纲商旅台台长,老板颇费了一番斟酌。最后杜浩被任命为商旅台台长,祝小军为副台长,柳云臣为策划总监。杜浩有点临危授命的意味。他隐约感觉到柳云臣的抱负不是专搞策划。为报引荐之情,他曾向老总建议由柳云臣出任商旅台台长。但老板只是笑笑。

老板最后宣布任命时,柳云臣对自己落选似乎并未介意。只在老板宣布杜浩为“台长”的一刹那,杜浩无意间瞥见柳云臣的表情有点不自然。但只是很短的瞬间,柳的表情旋即变成了微笑。有点大家风度。

第二天晚上,柳云臣作东在海天渔港请客,为杜浩、祝小军荣任商旅台正副台长庆贺。点了好些时令海鲜,基围虾、生蚝、青衣鱼……席间,柳云臣情绪高扬,大谈商旅台进军亚太地区电视市场的前景。那一刻,杜浩有点感动,心想: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啊。那晚,柳云臣和祝小军喝了半箱珠江啤酒。不饮酒的杜浩,喝了很多爽口的果汁饮料。

杜浩至今还记得当时柳云臣的豪言壮语和殷勤的笑脸。那晚祝小军的话不多,他一罐接一罐地豪饮,直喝得天昏地暗。

2

瞥见贺年卡上“脚下生风”几个字,杜浩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Z市那两年的经历,给杜浩留下的唯一纪念,就是他的脚掌落下皲裂的毛病。并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像恶梦般一直纠缠着他,造成难于言表的痛苦。

究竟病因是什么,至今也是个谜。或者说是个医学疑难。至少杜浩一直这样认为。

事情的起因,是在杜浩出任台长和商旅台正式启动后不久。

杜浩开始感觉很疲倦,浑身无力,手脚麻木,接着是脚掌发痒,主要在脚心部位。他也没怎么介意。但过了几日,脚掌变得有些干燥,现出白色线状裂纹。左脚后跟内侧裂了一条口子,约两公分半长,脚跟踩地就感到痛。

杜浩整天忙于商旅台的业务,无暇顾及。他撕了条胶布贴在上面,但并不见好。又过了几天,脚跟的裂口数目增多,裂的位置从脚后跟向前脚掌部位蔓延,并且两脚成对称状。杜浩不断追加胶布贴的数目。到最后胶布贴不下时,医院做检查。

Z医院皮肤科的一位医生,看了杜浩双脚的症状,诊断为“局部掌跖角化”。医生说,正常角质层内约含20%水分,当含水量小于10%时,皮肤即干燥、韧性降低、容易出现皲裂。其临床表现:掌跖常角化过度,皮肤粗糙、增厚,其上可见穿经表皮的线状裂缝,或笔直,或弯曲,或纵横交错不规则状。

至于病因,医生说了好多种,诸如湿疹、手足癣、鱼鳞病、先天性掌跖角化症等,都有可能。

给杜浩查真菌,结果为阴性。排除了“手足癣”。

医生开药:口服维A酸胶囊4盒、火把花根片4瓶;外擦尿素霜3盒、乳酸软膏3盒。据说维A酸胶囊系维生素为矿物质缺乏症用药,火把花根片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乳酸软膏能够促使角质软化和溶解。

几天之后,杜浩的脚裂有所缓解。杜浩喜出望外,以为小小皲裂就此可以治愈。

但是好景不常。没有多久,虽然继续按照医嘱服药擦药,脚底板又开始裂口,似小刀片割的。医院去治。但不见效,就再换一家。每看一个医生,开的药都不一样。Z市的皮肤科老医生,医院的教授,广州皮肤病研究所的专家……开了一大堆药,什么乳酸软膏、乐肤液、蓝油烃、雷克,还有治青春痘的达肤文凝胶,擦来涂去,也都不见特效。

真搞不懂什么原因……

他翻看左脚底板,犹如在空中遥看黄土高原,千山万壑,片片苍茫。晨起,脚一着地,如踩刀山。脚底板、脚后跟裂口斑斑。杜浩无奈,用“肤疾宁”胶布临时对付。剪成小条,贴在裂口上。最多时左脚横竖贴了八条,右脚九条。

他奶奶的!创记录了。

这时,商旅台投拍的一部影视节目《苍山洱海浪漫游》举行了开机仪式。

到动身拍外景时,杜浩的脚底已是伤口纵横,血痕斑驳。杜浩咬咬牙,在裂口处贴满了胶布。两脚踩在地上,有种赴汤蹈火的感觉。柳云臣劝他拍片缓一段时间再说。他说不能缓,拍摄计划不能改变。坚持亲自率队前往云南大理。

杜浩没有料到,那次大理之行竟成了他的滑铁卢。杜浩在洱海金梭岛登船舷时,不小心摔倒在鹅卵石上,造成了左腿髌骨严重骨折。

那次意外,现在想起来还有点蹊跷。

金梭岛是洱海里最大的一个岛屿,风景秀丽,形状像一把织布的棱子,故名金梭岛。传说这个岛是观音菩萨背来的一块巨石。岛上有座观音庙。摄制组进庙拍摄时,杜浩无意中说了一句:“我不大喜欢庙宇,烟雾袅绕的,不如教堂的建筑典雅艺术。”一个手下小声提醒他:“杜台这么说,会得罪观音菩萨的哟!”

拍完观音庙的镜头,杜浩带着摄制组在一幅麒麟壁画前留影,想图个吉利(麒麟是杜浩的“吉祥物”)。不想下到湖畔,在登船舷时,杜浩脚底的裂口踩在一个硬物上,痛得他摔在地上的卵石上,当场就爬不起来。左腿膝盖肿成个馒头,动弹不得。后来杜浩也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得罪了观世音菩萨,才遭此惩罚。

杜浩勉强被手下扶起,整条左腿不能落地,也抬不起来。他起初还以为是脱臼了,只要膝关节复位,就能继续带着摄制组工作。医院诊断是髌骨骨折时,他才懊悔莫及。

就这样,杜浩像一个打了败仗的将军,躺在担架上被手下抬回Z市。

3

杜浩最后离开Z市的原因,有点不堪回首。

自住进Z市医院,杜浩的晦运就开始了。他在OWS商旅台的处境尴尬,地位一落千丈。第一次感受到商情的冷漠。老板带着秘书阿梅来看过他一次,叫他安心养病。随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有话都是阿梅传递。听说老板在忙于商旅台开播的事,没有闲暇。半个月后杜浩的工资就下调了。台长待遇也随之取消。这是杜浩第一次体会到“商业运作”的冷酷无情。

医院看他。透露说,听老板的口风,为了应对卫视星空大战的激烈竞争,不能耽误OWS商旅台按时播出。商旅台的高层要变动,有可能祝小军顶替杜浩,出任台长。“祝台现在是雄心勃勃,跃跃欲试。”柳说。

祝小军也来过杜浩,态度暧昧,言辞里带着几分遗憾。

“都在说你的运气不好!”他为杜浩有点惋惜。

伤筋动骨一百天。在杜浩伤还未痊愈的时间里,OWS商旅台新的任命下来。被任命为台长的竟是柳云臣。祝小军仍然作副台长。任命里没有杜浩的任职。这意味着,他实际上被OWS的老板抛弃了。

杜浩没有想到,小小的脚掌皲裂就此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他奶奶的!这就是商业运作呀。原来和体制内的电视机构完全不同。内地的省市电视台撤换一个电视台长,须经市委宣传部和组织部研究决定,最后再报市委常委会批准。因为电视台是宣传媒体的要津,台长的职位举足轻重。而在境外性质的传媒集团,诸如OWS集团,仅凭老板的一个念头、一句话,就可以把电视台长换马。这就是资本的“Power”(权力),所谓的“资本说话”。

柳云臣走马上任后,搞大动作,从全国招募传媒精英。宣称要把商旅台建成亚太地区第一家国际商业旅游卫视台。这很得老板的赞赏。

杜浩在OWS商旅台已无落脚之地。出院后的第二天,他问柳云臣:“我的工作怎么安排?”柳抿嘴一笑,淡淡地说:“是呀!不大好安排……”

那时,柳从H省电视台物色的大批人马正蜂拥而至,把OWS商旅台挤得水泄不通。

后来事态的发展表明,这是又一场飞蛾扑火的行动。凡是被柳云臣蛊惑来OWS商旅台的人,没有一个有好的结局。用祝小军的评价说,柳云臣是一个好高骛远、夸夸其谈的策划家,缺乏统领一个电视台的实战经验和能力。然而不懂电视的OWS老板,竟被他忽悠了,言听计从。到后来,祝小军们才搞清楚了,其实,老板的真实意图是“空手套白狼”,想用最低的成本搞起卫视商旅台,再以十倍、二十倍的高价卖给国际传媒大亨迈多克。这本身就是商业投机,或美其名为“市场运作”。在柳云臣的折腾下,商旅台很快就出现了资金缺口。没钱进设备和买节目,最后连人员工资都开不出来……

所幸的是,在OWS商旅台最后沉没之前,杜浩选择了胜利大逃亡。

他向老板递交了辞呈,带着一身的疲惫、失落和两脚的创痛,回到了S市。

如何落脚?回市电视台做台长是不可能了。靠传媒朋友们的帮忙,杜浩做了凤凰电视西部办事处主任。这是个接来送往的闲差,任务不重,报酬优厚。

4

从此,杜浩开始了治疗脚裂的苦难历程。

S医院、三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他都慕名去求过医。那些穿白大褂、戴眼镜和不戴眼镜的各色大夫和皮肤科专家们,像走马灯似地换了一个又一个。

大夫要么是墨守成规,一上来就是查真菌(尽管杜浩从来没有查出过这鸟“真菌”);要么就是开上一大堆尿素霜、乳酸软膏、必伏、喜疗妥药膏什么的。到后来杜浩家的抽屉都装不下了。此外,因为看病的患者很多,医生根本无暇对每一个人细察。许多时候,杜浩只是候诊长龙里的一份子、一个摆在生命传送带上出了故障的零件。现在的医生也兴搞流水作业。轮到他面对大夫坐下时,医生只例行地问了几句,杜浩连神都没有回过来,药就开好了。还有的大夫,笔直地坐在靠背椅上,对他的脚掌仅作远距离眺望,像在观察一个动物标本,甚至不肯出手触摸一下。

两年间,医院,几乎用遍了所有治皲裂的药。脚掌的皲裂却没有治好。他的两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一双脚底板像是在石灰水里浸泡过,被烧裂,变得干枯。走路就像上刀山。

没有亲身经历的人,体验不到那种煎熬。

有一次,一位姓陈的年轻博士采用新的治疗方法(穴位注射),差一点把杜浩的皲裂治愈。见杜浩的日记几则:

6月13日真对不起这双脚掌。裂口不断,参差错落。涂蓝油烃也只起缓解作用。再痛就贴“肤疾宁”胶布。医院教授开的特效“三蕊维胺酯胶囊”,吃了月余(五盒),也不见成效,暂停(还有十盒)。医生建议的珍奥核酸,已服十日,也毫无感觉。

清晨。去市皮肤病研究所,挂陈博士的号(朋友推荐)。等候了一个多小时,年轻的陈博士审视苦难的双脚后,似乎胸有成竹,也未多问,另开了药。我出示“三蕊维胺酯胶囊”药盒请示,博士摇头:“这药不管用!”

博士的治疗为:注射B12+强的松(各两瓶),双腕及双膝穴位一次注射。外用药:海普林肝素纳软膏、荷洛松复方克霉唑乳霜,各一半,每日抹1-2次。没有开口服药。希望这次有所不一样。

6月18日自博士换药治疗几日,脚裂有明显好转。能感觉脚掌的角化缓解。裂口也有愈合趋势。用手指触摸脚掌,有弹性感。庆幸大有希望!

7月21日好景不常。一个疗程下来,脚裂又卷土从来。脚后跟裂口子,只有贴胶布一招应急。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每次都是治疗的初期大见成效,继续下去就会反复呢?

最大的尴尬,是不能随意冲凉。游泳又成少年梦。

7月23日早晨到市皮肤病研究所。再次找陈博士问诊。一双“苦难的脚掌”,仿佛走过刀山,从十万八千里外跋涉而来!博士决定换换药,嘱停用“海普林”,改为注射两针“得宝松”+B12,左右膝下穴位各一针。外用擦涂:维胺酯霜(晚)、必伏(日)、荷洛松(晚)。

自己又在街上买来鲜蜂王浆口服,元一瓶(克)。在一家超市旁偶然发现的,另送冬蜜一瓶。据说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两周下来,杜浩的脚裂大愈。脚底大片光复,红润。不知道是博士换的药,还是蜂王浆起了主要作用。杜浩到市皮肤病研究所,继续开了一个疗程的得宝松+B12注射。他还给博士带了小礼物,一件有凤凰Logo的夹克衫、一盒凤凰电视节目光碟。博士很高兴。上次看病时,杜浩穿一件凤凰的牛仔衬衣,博士即开玩笑道:“怎么不送我一件?”杜浩自然不敢怠慢。

脚疾渐愈。杜浩感到轻松快意。穿一身休闲T恤衫,多袋裤,走在春熙路上,精神抖擞,真想引颈高歌。

可是不久,杜浩担心的事又发生了。他的脚掌第二次出现反复。

起初只是感觉脚底发痒。两日后,开始有脱皮,并出现爆裂!应该说,是痊愈的皮肤功能未完全恢复,维持到一定程度,又败下阵来。

杜浩困顿不解。他搞不懂究竟中了什么邪。

杜浩第三次走进市皮研所,找陈博士求计。博士看过他的脚,似也感困惑,只回应道:“挺麻烦的!”(指反复)。开药:海普林、去炎松尿素霜,以及空穴注射(与前次同)。从皮研所出来时,直觉告诉杜浩,陈博士已无计可使。

此后的一段时间,杜浩脚掌的裂口四处开花,苦不堪言。他不能游泳,不敢泡水,每次冲凉都得用塑料袋把脚包裹起来。有天早晨起来,杜浩发现左脚后跟的外侧,斜向裂开了一道长口子。用卷尺量了一下,竟有5公分长!裂口深处可见殷红色,看上去宛若俯视地壳上的火山大裂谷。

杜浩几乎束手无策。只能贴“肤疾宁”胶布条救急。

他暗自叹息:不知何时才遇见道中高人,一解困顿之苦。

5

一次偶然的机会,杜浩听说临江古镇有个姓洪的江湖郎中,能治疑难杂症。这给了他一线希望。

临江古镇在双流县,距S市80公里。杜浩在妻子的陪同下,由内弟驾车去临江古镇求医。几经辗转,终于在这个古朴的小镇上见到了洪老先生。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叟,鹤发童颜,穿件唐装,戴博士帽,蓄长须,有点江湖味。

诊所就在街旁,一栋两层小楼。外间为药店,进去是间大客厅,墙上挂着病人送的锦旗和书法匾额。

小天井里有个鸟笼,笼中有只红嘴八哥,见有人进来蓦然叫一声:“你来啦!”让人觉得颇为亲切。洪老先生的诊室在最里间。老先生每天看三十五名患者。开的药没有药单,只是一包包药粉,用纸包着。

由于患者多,杜浩和妻弟三人,直等到傍晚七点才看成。

轮到杜浩看病。他说自己来看老顽固“脚疾”。老先生先号罢脉,叫杜浩抬起脚检视。只见脚掌纵横裂口,七八条胶布。用手触摸,脚的左右两侧干燥发硬。

“这是缺乏症!”老先生说。

洪老先生脸上露出胸有成竹的神情。看样子他治过这种病,有点手到擒拿的意味。

“缺什么哦?”杜浩将信将疑。

“你这是缺铁,缺锌。”老先生说。

老先生给杜浩开了十天的药(每日三包,共收费九十元)。并说:“第五天可开始见效。”只见他翻开一个灰皮便抄本,翻到一页上看了看,在另一张药单上写下来。然后递给一个年轻后生。那后生手执药单,沿客厅里的木楼梯上到二楼,在楼上进行炮制。估计也就是切细、磨粉等程序。长木沙发上坐着几个等候拿药的患者。杜浩等了约莫一个小时,男子拎着几个塑料袋下楼来。袋里的药已分包成了小包。按照袋里写着名字的字条,分发给不同的患者,然后收费。各人的药价格不一,平均每一小纸包药也就两三元钱。若一日服三包,一个月下来也就两百多元。

大家慕洪老先生之名闻风而来,拎着希翼而归。医者患者有种莫名的默契,各得其所。

老先生嘱杜浩,服药后要忌口,不能吃竹笋、河虾、芫荽(香菜)等。大约这些是易诱发翻病的“发物”。

杜浩第二天开始服洪老先生的药粉。每个小纸包卷成春卷状,打开来,粉末很均匀,浅棕色。用鼻子嗅嗅,一股中药味。杜浩仰颈张口,将药粉倒进嘴里,再喝水咽下。有点苦涩,也不觉得难吃。

服药三天,没有反应。清晨起床,脚一踏地,就感到脚后跟似踩刀刃。

服药第五天,真有点奇。开始见效。脚掌两侧的干燥部位,变得光润。脚底也没有出现新的裂口。

十天下来,脚掌出现奇迹。脚底的裂口开始愈合,脚后跟老皮也接着脱落,露出红润新鲜的皮肤。脚掌两侧变得光滑如常。

这老头还真有点名堂!以前看过那么多医生,有专家教授、主任、博士等等,但大多数都怀疑杜浩的脚裂是“手足癣”,或是“慢性湿疹”,也有说是“局部掌跖角化症”的。也许他们只看到了表象。只有这个洪老先生,一言以蔽之为“缺乏症”。说是缺铁、缺锌,所有导致脚底皮厚开裂。

老头开的药也奇,但不知是何物。也不知如何补铁、补锌。杜妻特地为杜浩订了“铁锌钙牛奶”,每日半斤,想来也有点辅助作用。

杜浩再赴临江古镇,找洪老先生,开了三个月的药,每日三小包,共包。包药的纸是廉价的毛边纸,裁成巴掌大小。

一个月之后,杜浩的脚裂完全痊愈。

为了巩固疗效,杜浩又继续服了一段时间。待服到第52天时,杜浩决定停服洪老先生的药。一是脚裂已愈,二是感觉有点便秘。

但是杜浩很快发现,洪老先生的药不能停服。如果停用,十天之后皲裂就会开始复发。好在他的药还有储备,立即恢复服药。

后来,大约因为城里的患者不少,洪老先生有时亲自从临江古镇来S市。约定在一家茶座里,与患者会面取药。由于不是正规的行医,举止多少有些隐秘。颇像是在地下接头。老先生身体健朗,神情癯铄,柱着一根古藤拐杖。每次都是一个年轻女士陪同洪老先生来,年约三十六七岁,像是他的徒弟。

这一年的春节。杜浩收到的贺卡,同样的明信片,同样的字迹,但内容有了变化。贺卡上的寥寥几字,变成:“祝杜先生遇见贵人,逢凶化吉啊。嘿嘿!”

杜浩看后纳闷了好一阵,总觉有点离奇。此时,杜浩确实刚找到一位道骨仙风的洪老奇人,服他的中药粉,治好了脚掌皲裂。消息怎么传得这么快啊?

贺卡上的笔迹方正、笨拙,很陌生。

是谁在嘲笑自己呢?也看不出卡片里释放的是善意还是恶意……

但仿佛有一个人一直在注视着自己。

6

镜头转回Z市。加州印象写字楼四楼室。

这是一家商务策划公司办公室。房间不足二十平米,摆着两张写字台、资料柜、传真机等。一个女办事员坐在电脑前,百无聊赖地瞄着屏幕敲着键盘玩。迎面的墙壁上挂着一块浅蓝色招贴,上面印着这家公司的业务范围。

主要服务:商务策划;市场调研;展览策划;营销策划;战略咨询;等等。

进门的左侧,有条不宽的木楼梯,沿梯而上是个用实木地板构筑的空间,边沿围着浅色木栏杆。这是经理室。

—个头发稀疏、衣冠楚楚的男人坐在大班台后面,表情奇特。他的皮色红润,戴副无框眼镜,模样像个绅士,眉心旁长着一颗痣。

案头上,摆着一封S市“神通商务信息调查公司”的函件。所谓商务信息调查,实际就是私人侦探。这家公司据称神通广大,专门负责商务资信、企业调查、婚外情取证、债务清欠、跟踪监视等。

眉心旁有痣者打开函件。这是一份定期调查报告,汇报内容如下:

杜浩找到一个姓洪的江湖郎中,现年八十二岁,无行医执照。洪老头在临江古镇一带颇有名气,确实治好过一些疑难病症,每日来求医者络绎不绝。但他用的什么药,从来秘不示人,也不给患者开药单。给患者的药,全是用纸包好的小包药粉。药费并不贵,每天服三包,就七、八元钱。杜浩服用洪老头的秘方中药之后,脚掌裂口渐好。但有传言说,洪老头的药里掺有激素成分,久用之后会出现副作用……

眉心有痣者合上函件,嘴角露出诡异的微笑。

他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对杜浩的下落这么







































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
北京哪有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ouzuxuanajh.com/jhszx/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