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疹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二、临床表现
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丘疹、丘疤疹、水疤、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疤疹,故境界不清。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痴、脱屑。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鲜样变,可伴有色素改变,手足部湿疹可伴发甲改变。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疹痒,甚至剧痒。
三、治疗
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应从整体考虑,兼顾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特别要注意治疗中的医疗安全。
1.基础治疗:①患者教育:寻找和避免环境中常见的变应原及刺激原,避免搔抓及过度清洗;②避免诱发或加重因素:仔细查找各种可疑病因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以达到去除病因、治疗的目的;③保护皮肤屏障功能: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有破坏,易继发刺激性皮炎、感染及过敏而加重皮损,因此保护屏障功能非常重要。应选用对皮肤无刺激的治疗,加用保湿剂。
2.局部治疗:应根据皮损分期(急性、亚急性、慢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急性期无水疱、糜烂、渗出时,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或凝胶;大量渗出时应选择冷湿敷,如3%硼酸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等;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剂。亚急性期皮损建议外用氧化锌糊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慢性期皮损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乳剂或酊剂等,可合用保湿剂及角质松解剂,如20%-40%尿素软膏等。
3.系统治疗:①抗组胺药:根据情况选择适当抗组胺药止痒抗炎;②抗生素:对于伴有广泛感染者建议系统应用抗生素;③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有一定抗过敏作用;④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需要使用。
4.物理治疗:紫外线疗法包括PUVA、窄谱UVB照射,对慢性顽固性湿疹具有较好疗效。
5.中医中药疗法:中药可以内治也可以外治,应根据病情辨证施治。
6.复诊:本病易复发,建议患者定期复诊。
针对肥厚性(角化性)湿疹,单纯外用药物或联合光疗效果不理想,
可选择点阵激光联合外用药物封包治疗,可见明显疗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