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潜山舌尖上的心头爱与碎碎念之三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我们天天长大、父母们夜夜老去,童年的记忆便化为缕缕愁思,伴着山野飘出的淡淡果香,氤氲出一轮乡愁,和潜山的年味……1、麦萢

麦萢,也叫山莓,三月泡、野草莓或山抛子,学名茅莓。麦子熟的时候,山间溪边非常常见,藤上有刺,成熟显红色,味甜多汁。在物质相对匮乏的90年乡下孩子心中是难得的美味,那个时候伴随麦萢的貌似还有酸管、刺苔子……都是采到就放嘴里吃。2、桑萢

桑萢,即《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桑葚。小时候家乡养蚕的人家不少,有成片的桑树林,一般我们等不到桑萢长成乌黑,泛青的时候就开始采摘了,很酸,却吃得不亦乐乎。其实,桑萢还可以泡酒、制果酱。3、木麻

木麻,即野葡萄,一般长在灌丛中或山坡上,秋季采收,不过要等到颜色乌黑才好吃。和购买的葡萄一样,一采一大串,但是个小,一般才黄豆大小。如果不过分采摘的话,木麻得藤能够长得和人工葡萄一般粗细,根还可以入药。4、瓜蒌

潜山的瓜蒌现在有名了,但是当年的野生葫芦籽却还是藏在深山无人知,和现如今的香瓜子处境差不多。野瓜蒌天然生长在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很多就自生自灭了。随着天柱山升级为世界地质公园,传文瓜子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了潜山特产。5、娄兜

这个具体叫什么,我也叫不准,娄兜?榴溜?不过当年很多孩子搞不清娄兜和秤坨子,好在我家屋后各有一棵树。秤坨子的照片在百度上还比较好找,所以这里单独列出娄兜,这种野果新年的时候开花,5、6月成熟,味道有点酸,适合孩子。6、芒芝

抽芒芝,也叫毛札,大一点的还有抽朳茅(学名好像叫芦苇)。春季放学的路上,遇到茅草丛,我们就会很开心的抽着大把大把的毛札,白色的,嫩嫩的绒,很甜,很好抽。如果遇到野芦苇,我们更是一拥而上,只不过抽过了就长不出芦苇杆了。7、毛酸浆

毛酸浆又叫灯笼果、金灯果、锦灯笼、洋姑娘或地樱桃等,台湾取名黄金莓,俗称金姑娘。小时候经常有见到,不过现在越来越少,没想到今年上海市面上竟然有卖的。看着小时候都不怎么吃的野果,现在放在大超市的售卖,心理难免倍感亲切。8、糖吖梨

小时候常唱的:糖吖梨,开白花……现今学名叫刺梨,蔷薇科植物缫丝花的果实,又名茨梨、木梨子,是滋补健身的营养珍果。对,你没有看错,是珍果,这也应证了咱农村说的,开白花的野果营养价值高。9、野蘑菇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晨光着小脚丫,走遍森林和山冈……在大别山南麓长大的孩子,没有不会识别蘑菇的,什么三九菇、麦黄菇、杨树菇、皮腊菇……远远的瞄一眼,就知道晚餐有没有着落。10、天柱茶

潜山制茶历史悠久,唐代著名茶典《膳夫经手录》就有记载:“舒州(今潜山)天柱茶,峻拔遒劲,甘香醇美”。潜山茶多产自海拔米以上的深山之中,茶叶因常年受云霭浸漫,特别清香。不过天柱茶在唐、宋时美名远扬,不知为啥而后却销声匿迹。11、毛楂

毛楂就是山楂,又叫山里红。山里比较多,比买来糖葫芦上的要小,容易生虫。秋天的时候成熟,有点硬,肉薄,有点酸,可却是健胃消食的良方。不像其他地方,我们这的毛楂树基本都长不大,不仔细还以为是灌木难以发现。12、绊头根

绊头根,滩涂长得一种野草。小时候经常挖,听说清凉下火,味道很甜,是一种入药的材料,古惑仔流行那会还习惯叼一根扮酷。不过山上还有一种,也不知道叫山荸荠还是啥,有点野人参的感觉,差不多的叶子,下面很长的根,和红薯差不多的味道。13、菱角

菱角,又名水栗、菱实,咱安庆就有菱湖(虽然桃铺外婆家也有菱湖),所以潜山产菱角并不奇怪。不过菱角还分家养也野生,家养的菱角个大,果多,一般只有两个角,成元宝状。野生的菱角个小,皮薄,角多,不太容易吃到。14、石耳

说到潜山不说石耳,估计要被潜山人骂,为啥?这是天柱山最拿得出手的特产啊。人家名列“黄山三石”和“庐山三石”也不是盖的。它贴石而生,一般在海拔-米的悬崖石壁的阴湿石缝间,药用价值很高,采摘及其不易。15、毛桃

为啥最后说毛桃,你还别急。要说柿子、梨子、李子、杏子、桔子、石榴、樱桃、枣子,还真不一定家家有,但是要说道毛桃,谁说没吃过我跟谁急。当然了,潜山吃的也将告一段落,下一期大家希望看什么,也请多提意见。

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即可进入主页君的新浪博客,对潜山特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天柱瓜茶的淘宝小店:tianzhuguacha.taobao.







































北京中科白癜风
中科医院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ouzuxuanajh.com/jhszx/2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