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仲景养生洪灾过后,如何用中

近日,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许多城市发生严重内涝,防汛形势严峻。由于天气潮湿,细菌易滋生,大灾之后容易产生大疫,引发许多疾病。中医药在防治灾后疾病方面具有简便、速效、经济、无污染等特点,许多易行、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值得大力宣传、推广和使用。

洪灾过后,这样做保持身心健康

1

远离邪毒,未病先防

洪涝灾害发生后,污水、垃圾、粪便等严重污染环境,因此暴雨洪灾之后要保证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保证食品卫生,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产品。保证环境卫生,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

2

舒畅情志,调和气血

灾后易出现急性应激反应,惊吓、恐惧、焦虑常导致气机失于条达,升降无序,百病由生。情志可以影响脏腑气血的运行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状态。中医的情志护理能够调动机体的正气,增强机体抗邪能力,因此灾后要做到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恐慌,保持自我心理平衡,改善或消除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3

劳逸结合,维护正气

中医自古就有“过劳伤气”和“五劳七伤”之说,但也要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通过运动来调整脏腑功能,畅通气机,补气益血、疏通经络,其放松心情的作用有利于灾区群众不良情绪改善,进而达到调节免疫的功能。

4

合理膳食,养护脾胃

中医认为,脾居中焦,主运化水谷精微,乃后天之本。脾胃功能的好坏决定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及吸收的效用,注重保护机体脾胃之气也成为预防疾病原则之一。根据机体的寒热虚实、药食的性质,进行药食性味辨证,注意药食宜忌,注重饮食搭配、比例平衡。

5

及时就医,既病防变

如发现自己或他人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狀,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疾病传播蔓延。其次是遵听医嘱,配合传染病隔离,注意药物使用方法。

盘点洪灾后容易出现的疾病

01/皮肤病

湿疮是瘙痒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疹多形、对称分布、倾向渗出、剧烈瘙痒、反复发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湿疹。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数。常用中成药为龙胆泻肝丸、皮肤病血毒丸等。脚气脚气是由真菌侵入足部表皮所引起。通常发生于两侧足底及趾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足癣。一般不需内服药,以局部治疗为主。

02/胃肠疾病

是胃肠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物。常用中成药为藿香正气滴丸、黄连素片、葛根芩连片等。

03/感冒

夏季多发暑湿感冒,临床上主要表现有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渴不多饮,胸闷恶心,小便短黄。舌苔薄黄而腻,脉濡而数。中药可用新加香薷饮(香薷、厚朴各10克,金银花、连翘、鲜扁豆花各15克。)中成药为藿香正气丸(胶囊)、仁丹、六一散、甘露消毒丹等。

04/其他疾病

入夏后至出伏前,防病、治病当以凉肝清心,滋补肺脾为主。可用绿豆、莲心、绿茶、大青叶、板兰根、生甘草、百合、山药等清火。出现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时也可遵医嘱,服用逍遥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ouzuxuanajh.com/zyzszx/80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