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是你应该知道的

河南发布1号指挥长令,这些是你应该知道的来源:中原盾河南省防汛指挥部发布1号指挥长令全力防范应对强降雨灾害天气

7月16日,省防汛指挥部发布指挥长令(〔〕1号令),要求全力防范应对即将出现的强降雨灾害天气,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省气象台预报,7月17日—19日,我省淮河以北大部将出现持续强降雨,局地将出现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强降雨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量级大、雨势强。防汛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省防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指挥长令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要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严格执行战时工作机制,牢牢扛起防汛救灾的主体责任和属地责任。提前预置抢险力量,备齐物资装备,做好抢险救援准备。遇有险情,要快速组织抢险救援,迅速转移受威胁群众,妥善安置转移避险群众,坚决杜绝群死群伤事件。

指挥长令要求,要建立多部门联合会商机制,加强防汛会商研判,做到精准预警、精准研判、精准调度、精准救灾,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要加强山洪地质灾害、小型水库、中小河流洪水、尾矿库、淤地坝等重点部位的防范,及时关闭涉山涉水景区,加强危险区域交通管制,果断决策,及时科学应对。

雨水充足、空气潮湿,外加气温热热热病菌也开始狂欢暴雨后洪涝灾害易使水源遭到污染食物容易变质一些人员接触污水机会增多

暴雨洪涝期间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1.防止“病从口入”不喝生水喝开水;食物要彻底煮熟,剩余食品吃前要彻底再加热,并趁热吃;不吃未煮熟的食物,可削皮、剥壳者例外;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熟食品要有防蝇设备;接触排泄物后,应立即洗净手;及时安全处理病人的排泄物。2.儿童不要随地大小便。3.劝阻灾区群众不要在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集体聚餐。4.正确使用消杀药品。5.出现腹泻症状时应及时就诊、自觉隔离;积极配合疫情调查以及消杀工作等。

预防肠道传染病“六要”和“六不要”

“六要”:

1、食物(或海产品)要新鲜、要煮熟煮透。

2、食具(碗、筷、汤勺等)要煮沸消毒。

3、食物要防止苍蝇的污染。

4、饮用水要消毒,生吃瓜果应洗净,用开水烫过或削去皮。

5、饭前便后要洗手,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

6、发现腹医院和卫生防疫部门。

“六不要”

1、不要吃生腌的海产品。

2、不要喝生水。

3、不要吃苍蝇叮爬过而未重煮的食物和腐败变质、不干净的食物。

4、农村不要在河里、井边洗刷马桶、粪具和吐泻病人的衣服、污物。

5、不要到有急性肠道传染病病菌和病毒的河里去游泳、洗澡。

6、不要到急性肠道传染病家去串门。

暴雨洪涝期间

如何预防皮肤病?

警惕这几种皮肤病:

手、足浸渍:常发生在手足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农民工和长时间在水中作业的人群中。主要表现为手足部位糜烂、脱屑和渗出,严重的可造成局部感染和溃疡,通常位于手足指、趾间。

湿疹:多发生于双侧下肢,因为双腿长期泡在温湿污浊的水中,同时双下肢皮肤容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可在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可有渗出,严重的可在皮肤上出现水疱,甚至肿胀。

夏季皮炎:在洪涝灾区中较常见,因此时多为夏季,长时间户外作业,日晒雨淋,加上洗浴条件差,容易发病。在身体暴露部位可产生红斑、脱屑,有的可表现为红色的细小丘疹,严重的可有皮损部位疼痛,烧灼感,患者可瘙痒明显,甚至在病变部位出现水疱和大疱等。

虫咬皮炎:夏季是蚊虫繁衍的季节,洪水泛滥更促进了蚊虫的滋生,皮损为丘疹、风团或瘀点,亦可出现红斑、丘疱疹或水疱,皮损中央常有刺吮点,散在分布或数个成群。自觉奇痒、灼痛,一般无全身不适,严重者可有恶寒发热、头痛、胸闷等全身中毒症状。

皮肤癣病:洪涝灾害时,由于身体一些部位长期浸泡在水中,加上此时环境温暖潮湿,是各种癣病的多发季节。如手足癣在灾区是非常常见的皮肤病之一,还有体癣和股癣等。如不及时治疗还可伴发细菌感染和其他皮肤病等。

防病应该如何做?

1.尽量减少手足在水中浸泡的时间,保持手足部位清洁干燥,可在下水前外涂防水油膏。

2.户外作业时应穿戴好防护衣帽,下水作业时穿防水长筒靴。

3.注意个人卫生,及时用清洁水清洗手足。

4.野外露宿时尽量使用蚊帐,室内注意通风干燥。

本版编辑冷三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ouzuxuanajh.com/zszxyy/79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