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洪水不仅席卷了人们的财物甚至生命,而且也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危害。特别是因为洪涝而破坏了原有的水系,不但产生大量的污泥浊水,而且对环境、水源、食物等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从而极易引发许多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发生。因此,确保水源安全,重视食品卫生,不饮用、食用生水、生食以及变质的食品、一些死亡的畜牧、家禽等,并对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冲洗是极为重要的措施。有关行为应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主导下进行。
中医药在对洪涝后一些可能发生的疾病的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介绍四款小验方。
1.苏姜茶
紫苏10克,生姜10克,冰糖适量,净水煎煮,沸腾后文火续10分钟后倒出药液,放入冰糖溶化,温热服用。组方十分简单,但效用却很显著。方中紫苏与生姜均为辛温之品,能够发散风寒,防治受寒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同时,生姜与紫苏具有较好的解毒作用,尤其善于解除食物中毒,在本方中,具有防治食物中毒的作用。冰糖味甘性润,能调味以防紫苏、生姜过于辛辣,并能监制紫苏、生姜的温燥之性。全方具有发散风寒以祛除寒气、寒邪,防治风寒感冒,解毒以防治食物中毒的作用,对于洪涝灾害可能引起的疾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三豆饮
白扁豆30克,绿豆50克,赤小豆50克,冰糖适量,净水煎煮,沸腾后文火续煎至烂,放入冰糖搅拌,冷却后即可食用。方中白扁豆、赤小豆性质平和,味甘可口,其中白扁豆能补脾、解暑、化湿并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赤小豆善于通利,具有利水消肿、利湿解毒的作用;绿豆性质寒凉,味甘怡人,具有解暑化湿、解毒的作用。三豆合用,能健脾化湿、消暑解毒,对于夏季洪涝后出现肠胃不适甚则轻度食物中毒的部分人群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3.四叶汤
藿香叶10克,佩兰叶10克,艾叶10克,荷叶10克。上药洗净后,净水煎煮,沸腾后文火续煎10分钟,冷却后饮用。方中藿香、佩兰性质平和,气味芳香,具有发散风寒、解暑化湿、健脾和胃的作用;艾叶气味芳香,性质温和,具有温里散寒、温经止痛的作用;荷叶性质平和,具有解暑化湿的作用。四药合用,全方具有芳香化湿、解表散寒、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夏季风寒感冒、暑湿泄泻、食欲不振、肢体困倦、舌苔白腻者,对于夏季洪涝后出现这些症状者尤为适用。
4.五皮饮
冬瓜皮30克,西瓜皮15克,生姜皮10克,茯苓皮15克,陈皮10克。冬瓜皮、西瓜皮性味甘寒,能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生姜皮性凉,能发散水气以行水消肿;茯苓皮性味甘淡平,能利水消肿;陈皮性味甘苦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全方合用,性用平和,无明显寒热偏性,具有行气利水消肿的作用,并通过利水作用以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用于水湿潴留引起的水肿、脚气肿痛等。对于因洪涝而引起的一些湿气病证如皮肤湿疹、阴囊湿疹以及下部瘙痒性疾病适合。
除了以上小验方以外,一些中成药也非常有效。如藿香正气制剂,无论是体剂型还是固体剂型,对于洪涝引起的肠胃不适、暑湿外感有很好的作用,无论有无症状均可用之。此外,连花清瘟颗粒、双黄连制剂、羚羊感冒片等对于防治洪涝后的流感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可以适当使用。对于体质虚弱者,可以应用一些适合的补虚药,如西洋参、石斛、枸杞、黄芪、红枣等,以及中成药生脉饮、归脾丸、玉屏风口服液、香砂养胃丸等。
特邀专家
杨柏灿,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临床中药学会副主委,上海市药学会常务理事、老年药学会主任委员,世界针灸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