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了,阳气生发,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虽然阳气在不断复苏,可是初春寒气并未完全消散,倒春寒时常来袭,三月小雨飘飞,湿滴滴的天气也让人没精神,“寒湿从脚起”,祛湿驱寒依然不得怠慢。
“春天泡脚,升阳固脱
”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认为:“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气起于足五趾之里。”足三阳经(胃、胆、膀胱经)止于腿足部,足三阴经(肝、脾、肾经)起于腿足部,这里是阴阳交会的地方。
在中医里,足部被认为是「精气之根」,有「春天泡脚,升阳固脱」之说。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射区域,用中药水泡脚,令阳气生发、气血畅通,加速新陈代谢,温暖全身,还能提升气色。
1何为升阳固脱
升阳固脱,中医名词术语,“升阳固脱”是指提升阳气,防止内脏下垂,如子宫脱垂,胃下垂等疾病由阳气虚弱引起者。
人体阳气是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和后天的呼吸之气及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的。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
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和免疫力下降,阳气虚百病生。在春天坚持经常泡脚就可以补固元阳来达到防病治病。
2春季泡脚
“春三月……至夜卧时,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以泄风毒脚气,勿令壅滞。”晋人嵇康在其《养生论》中说得很清楚:春天里,每天晚上睡觉前,用热水加上一撮盐,将膝盖至足底好好泡洗,可以行气血通经脉,祛除风邪湿毒和“脚气”。
不过,嵇康所指的“脚气”是脚病的笼统说法,有别于现代人脚气病,它特指因风毒湿邪致经络血脉瘀滞引起的腿脚软弱无力、酸痛甚至肿胀、麻木等病症。
而现代的脚气病指的是足趾间及足底部干痒,皮肤粗糙脱屑和皲裂,甚至有的还出现小水疱,瘙痒甚至发展成糜烂、流脓等症状,古代称为脚气疮或脚癣。
虽然古代“脚气”的概念和现代所指的病症不一样,但在湿邪加剧、霉菌活跃的春日,多泡泡脚,不失为简单实用的健身护脚妙法。
而在泡脚时加些盐可以平衡外浸液与体内液的渗透压,并能起到消炎杀菌的效果,对于预防脚病确有帮助。
“春季中药泡脚,胜吃补药
”1驱寒祛湿
春季阴雨绵绵,在机体生发的阳春三月,因天气潮湿,身体易积聚水分,身体也感觉总是重重的,这是体内湿气重的一种表现。体内的寒、湿之毒,通过中药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可加速排除。
2预防春困
俗语说得好:春乏秋困。初春微凉,人的身体也容易有倦意。而且春季气温回升,细菌湿气遍布在空气之中。
用中药泡脚能加速血液循环,舒筋活血,能很快地消除一天的疲劳,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3预防感冒
「春天孩子脸,一天变三变」,说的就是春天气候多变,尤其是初春,乍暖还寒,一不小心就感冒了,鼻塞、咳嗽、打喷嚏。中药泡脚可以刺激足底穴位,将营养物质及新鲜氧气送往大脑和全身,从而使全身感到舒适。
“沐足所用药物不同会有不同功效
”1生姜祛寒
适宜人群: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晚吃萝卜早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意思是晚饭时吃萝卜有助消化白天嚼食生姜可健身益寿。生姜养生自古以来为古代养生家所推崇孔子称“食不撤姜”。
生姜性慢、味辛人心、肺、脾、胃四经具有散寒、止吐、温胃、镇痛、杀菌、祛痰等功效。
一般取15~30克生姜(约为中等大小姜半块),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10分钟。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以不烫为宜)。泡脚时水要没过踝部,最好边泡边搓双脚。
生姜药用成分有许多小分子物质,盖上锅盖煮可以避免其挥发。半块姜的用量对半盆水。如泡脚用水量较多,或怕冷症状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
2桂皮消肿
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与花椒都是家庭常用香料,二者都有温肾阳作用。泡脚对因肾病引起的浮肿有缓解作用。
肾源性水肿是由于肾脏功能问题或出现疾病而引起的水肿。
一般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或面部、足踝部,以早晨起床时最明显,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的皮肤可出现凹陷。
可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块)煮后泡脚,煮法同煮生姜的方法。
如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如腿)开始出现水肿症状,逐渐发展到身体其他部位,则可能是由于心脏功能问题而导致的心源性水肿。
这种水肿可选用生姜煮水来泡脚,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从而辅助减轻水肿。
3红花活血通经
红花是一种妇科常用中药,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冬季易冻疮和皮肤皴裂的人秋季应用红花泡泡脚,可预防。
取红花10~15克(大约一小撮)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脚,能预防和改善冻疮。
如果用30~50克的干艾草和10~15克的红花同时煮水用来泡脚,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和减轻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
如果血液循环不好,手脚易发麻,或下肢瘀血,就可以用这两种药材一起泡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睡眠质量。
感冒期间用红花和艾草泡脚,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4艾草温肺驱寒
《本草纲目》: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故又被称为“医草”。艾草泡脚能改善肺功能,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处。
苏东坡: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累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
艾叶身为“百草之王”,用来泡脚不仅可以温通经络,祛除寒邪,缓解痛经,美容养生。还能祛逐因虚火、寒火,引起的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等。
艾草泡脚方法和生姜泡脚方法相近,一般取10~30g(一小把)干艾草煮水泡脚,煮法与前相同。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可用艾草泡一次脚,还可同时喝一杯生姜红枣水(10粒干红枣加两片生姜,加十碗水煮两个小时)。
艾草泡脚期间应注意,多喝温开水,少吃寒凉食物,注意休息。虚热、实火引起的头面部、咽喉部不适、慢性支气管炎等都能得到一定缓解。
发烧和患有低血压、糖尿病的人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艾草泡脚。
艾草泡脚每周2~3次即可,不宜过于频繁。艾草泡脚能引火下行,频繁泡脚有时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不足,容易引起头晕、头痛,还会引起情绪上的变化。
5花椒祛湿
用花椒泡脚,他说“花椒是个好东西”,花椒既是一种厨房里最常用的调味料,也是一味中药,可以温中止痛、去湿散寒。
用花椒水泡脚和用当归、红花泡脚有异曲同工之效,都能活血通络,使整个机体血脉畅通,浑身暖融融的。
此外,花椒还是一种天然的消毒剂,用花椒水泡脚还能帮助治疗脚气。每天泡脚的好处还不止这些,陆老说,小孩爱咳嗽、中老年人血压高,坚持泡脚都有一定的好处。
中医讲“上病下治”,泡脚可以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增强呼吸系统的屏障功能,因此可以帮助缓解咳嗽症状,减少感冒发生;泡脚时,可以促使血液由上往下走,因此血压也容易平稳了。
很多老中医认为用花椒水泡脚比用热水泡脚促进睡眠效果更好。其实方法很简单,用一个棉布包50克花椒,用绳系紧,加水煮开后,用这个水泡脚即可。花椒包可以反复利用,用一个星期左右再换新的就可以了。
6花椒祛湿
春三月,雨绵绵。伴随着自然界和体内的阳气生发,体内的寒、湿之毒,可通过中药泡脚加速排除。
给大家介绍一个祛湿散寒的足浴方:艾叶、老姜、党参、当归、川芎、桑枝、桂枝、益母草、臧红花、鸡血藤、伸筋草、夜交藤。
在这个方子中,党参既能够补气又能够补津液;当归能够补血,能够活血,党参和当归组成一对,起到补气养血的作用。川芎既能够补血又能够行气,用于治疗心脑血不足和气机阻塞。
藏红花活血又不伤血,入血又能够行气,调畅全身的气血经络。益母草内服调经活血,外用能够消水肿,能够清热解毒。
鸡血藤外用除风湿,内用调血。桑枝通经络,强壮关节;伸筋草养筋,舒利关节;夜交藤有安眠的作用,同时又能够通经络,祛风湿痹痛。
老姜能够温通经脉,桂枝能够温经除痹,使经脉流通,止痛,消关节肿胀。艾叶能够温经止血,能够温经止痛。
用这个方子泡脚,可以温经暖宫,驱湿驱寒、理气养血、安神助眠、舒经利关节,全家人都能泡。
上面所讲的这些药材,如果在市场上单一进行购买,不仅在价格上有很大差异,药材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由岐黄学社主讲老师郭翠华教授以及许爱英教授,经过多次配比、改良、试验搭配出的弘岐黄十四味草本足浴包。
该足浴包以十四味草本药食文化为基础,里面包含了独活、夜交藤、干姜、益母草、红花、艾草、伸筋草、川芎、黄芪、鸡血藤、丹参、当归、桂枝、桑枝等珍贵药材,用纱布密封包装。不仅在使用方法上更加方便简单,浸泡后的效果也是更上一层楼。
之前经常出现手脚冰凉、气血不足、肤色黯沉、乏力疲劳等困扰的朋友,在泡过之后不仅身体素质得到了改善,晚上的睡眠质量也是直线上升,面色红润有光泽,精气神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凡是用过的,都已经亲身体验到了弘岐黄十四味草本足浴包的绝佳功效。
可能我这样讲大家都觉得像是在胡吹神侃,那就用他们的反馈评价来证明,弘岐黄十四味草本足浴包到底值不值得购买:
看到这里你还在犹豫吗?赶快加入养生保健行列,让好评如潮,回购率超高的足浴包,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今天我们开通了粉丝专属福利仅需68元就能将弘岐黄十四味草本足浴包带回家爱护自己、体贴家人、关心朋友!轻松泡出好身体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