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内脏中体积最大的存在,同时也是解毒链中最主要的一环,体内毒素大部分都需要通过肝脏来进行分解和代谢,所以肝脏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但肝脏本身却并非是无坚不摧,有很多类型的病毒都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导致病毒性肝炎出现,比如“乙型病毒性肝炎”就是其中一种。
乙型肝炎具有一定潜伏期,大约是在45-天左右,平均为天,随后患者可迎来急性乙发作期,如若这阶段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又或者是病情反复发作,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且目前仍然有乙肝症状、肝功能异常等,就属于慢性乙肝的诊断范围。
根据临床掌握的资料来看,乙肝患者主要会有以下几个症状:
1、浑身乏力:乙肝患者早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乏力等表现,这种乏力感是毫无缘由的,在经过适当休息后也没有缓解。这和肝细胞受损、胆碱酯酶下降、维生素缺乏等多种因素有关,乙肝越是严重,疲劳感也就会越强烈。
2、消化道症状:肝脏虽然不是直接承载和消化食物的器官,但它在消化食物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其分泌出的胆汁是负责吸收脂肪类物质的重要成分。当肝功能受损之后,患者自然也会出现一定的消化道表现,包括厌油恶心、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
3、黄疸:乙肝可对肝脏生成和排出胆汁造成影响,导致胆红素无法被正常代谢,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迅速升高,从而出现巩膜发黄、皮肤发黄、大小便颜色改变等多个黄疸症状。与此同时,大量胆汁酸也会在皮肤出堆积,刺激末梢神经产生瘙痒感;
4、肝区疼痛:虽然肝脏没有痛觉神经,但肝脏表面却覆盖了肝包膜,上面有痛觉神经分布。当肝脏发炎肿大时,肝包膜也会受到牵拉。所以乙肝患者在病情发展时,会出现右上腹不适、隐痛等多个表现。
以上四个症状出现,都是慢性乙肝到来的信号,发展到这阶段的患者,后期治愈率极低,甚至还可能造成“肝硬化”的出现:
就目前的医疗技术而言,对于发展到慢性乙肝疾病的患者而言,还没有方式能将乙肝患者身上的病毒全部杀死。这也就是说,慢性乙肝目前仍旧无法彻底根治。如果慢性乙肝患者属于优选人群,那在使用长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大约有10%~12%能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但这几率非常低。
而若不积极进行治疗,慢性乙肝还会发展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因为乙肝病毒在人体生存的过程中,一旦被免疫系统发现和识别,那免疫系统就会立刻投入工作状态,开始杀灭乙肝病毒。不过,免疫系统无法识别正常的肝细胞,而乙肝病毒又依附在干细胞内,所以这一过程也会对正常肝细胞造成伤害。
这一过程中,肝脏又会启动自我修复功能,对受损的肝脏细胞进行修复。反复进行之下,肝细胞广泛坏死、残存的肝细胞结节性再生,最终造成了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硬化也会找上患者。
所以,对于乙肝患者而言,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特别是在早期乙肝爆发时,应将疾病控制在正常范围,避免其向着慢性乙肝发展。而已经发展到慢性乙肝的患者,那更是要合理治疗、改善生活,定期对肝脏进行体检,以免出现肝硬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