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周角化病又俗称“鸡皮肤”好发于青少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角化异常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多发性毛囊口角化性丘疹,呈针尖样大小。多分布于上臂及股外侧或臀部,有时也可见于背部,面部。除了影响美观外,对生活几乎没有影响(偶尔会有瘙痒,干燥时明显),可以说是一种无害的皮肤病,但遗憾的是,这种病不能根治,复发率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会减轻,不会恶化也不会有后遗症。
应用甘醇酸治疗毛周角化病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实际完成观察共计16例,总有效率为78.9%,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果酸治疗毛周角化症的作用机理毛周角化病是具有遗传性因素、以毛囊角化性: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皮肤病,毛囊角化的主要原因是角质蛋白异常。果酸存在于自然界各种水果之中,对人体无毒性,甘醇酸是常用的果酸类药物,浓度为20%~70%,是分子量最小的a羟酸(AHA),因其分子量小,渗透性强,易穿透角质层且不破坏表皮屏障功能,起效迅速,无毒、无臭,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美容护肤领域。
其作用机理:①能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粘连性和角质堆积,活化类固醇硫酸酯酶和丝氨酸蛋白酶降解桥粒,调节角质形成细胞桥粒的连接,能做到特效和瞬间的剥脱,调节角质形成过程,使角质层柔韧性增强,避免角质层过度堆积;②同时还可刺激真皮胶原合成,具有增强保湿功能。
治疗方法采用对比法。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12~30岁,平均为22岁,病程3~20年,平均10年;对照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15~32岁,平均为23岁,病程1~17年,平均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同意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之前均未接受过任何治疗。
1治疗组:使用浓度分别为20%、35%、50%、70%的羟基乙酸(甘醇酸)及4%碳酸氢钠中和液(百润公司的Neostrata),羟基乙酸起始浓度为20%,将药物涂于患处,停留2~5min,根据患者反应情况适当调整停留时间。以皮肤出现红斑、白霜为终点反应,以中和液予以中和并冷敷20min。每1~2周1次,视患者前次治疗反应程度适当调整羟基乙酸的浓度和皮肤停留时间。4次1个疗程,连续治疗1~3个疗程。治疗后给予含多聚羟酸(PHA)的护肤品外搽以维持效果。果酸属于光敏剂,治疗后需防晒,外出时使用日光防护系数值大于15同时有防护长波紫外线功能的防晒霜
2对照组:使用5%的水杨酸(为本院自制药剂)涂搽患处,每天1~2次,连续使用2~6个月。
疗效结论通过观察,经治疗的19例毛周角化病患者中,大部分都能耐受70%浓度的羟基乙酸(甘醇酸),仅1例患者体表出现--处绿豆大小水疱,经适当冷敷处理,于1周后消退。所有经羟基乙酸治疗的患者,均无局部色素沉着或减退等副反应,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几乎完全不受影响。毛周角化病是一-种较为顽固性的皮肤病,因此,对患者需要采取长期而温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在羟基乙酸治疗的同时,笔者科室联合使用含有多聚羟酸(PHA)的护肤品来维持疗效,且无干燥、脱屑等不良反应,患者接受本治疗方案后随访半年均未见复发。因此认为,甘醇酸治疗毛周角化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往期回顾
果酸在皮肤科的应用
?化学换肤
?秋冬季如何有效保湿?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