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热,不少老年人又犯脚气病了,脚总是臭臭的~~有数据显示,约三成人患有脚气病。脚气,俗称“香港脚”,夏天易发,并且易复发,除了瘙痒,会导致脚臭,它虽不是大病,却既难受又令人尴尬。其实,我们对脚气和脚臭也存在着不少认知偏差,导致此症反反复复难以根治,怎么做才对?一起往下看~~
何为“香港脚”?
“香港脚”是足癣的口语化称呼,也就是老百姓口中俗称的脚气。
常见的诱发因素有:
■足部多汗
■足部浸泡雨水或脏水后
■洗澡和洗脚之后足缝没有擦干
■穿了足癣患者的拖鞋
脚气和脚臭的区别
脚臭并不是临床上诊断脚气的关键,而有脚气的人往往会伴有脚臭。因为脚气,本身可继发细菌性感染,这些细菌能分解外界产物,产生尿素、乳酸等物质,引起臭味。而有些人虽然脚臭,但并没有脚气的表现。所以脚臭是脚气的伴发症,并不是所有脚臭的人都有脚气。
●脚臭的罪魁祸首是脚汗
脚掌每平方厘米有多个汗腺,比身体其他部位多出2~4倍。出汗后,脚上的某些细菌分解了汗液中的一些物质,进而代谢出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
●脚气本质上是一种真菌感染
这种真菌在自然界和人群当中普遍存在,很容易在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感染。当前,天气炎热,易出汗,再加上雨量逐渐增多导致一些地区气候潮湿,给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因此皮肤癣发病率很高。
●脚气不治易扩散
有了脚气千万别以为放着他不管就自己会好,一旦真菌感染扩散到趾甲,甲癣(俗称灰指甲)就会随之而来。当它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就会出现手癣、股癣等皮肤疾病。所以,有脚气,一定要趁早就医治疗,而且要规范治疗。
脚气的分类
●趾间型脚气
主要表现为足趾间有瘙痒、红斑或脱皮、浸渍的现象。脚趾之间出现裂隙时,还会有疼痛感。
●角化过度型脚气
这类脚气发生时,可以发现脚底相应部位的皮肤显得很厚,有时还会有裂口。
●水疱型脚气
表现为长出一些小水疱,常出现在脚掌侧边。水疱破裂之后,还可能有清亮液体流出。
●溃疡型脚气
这类脚气比较少见,同时也相对严重,表现为脚趾之间出现糜烂或者溃疡。
治脚气,这些错误可别犯!
错误一
加料泡脚
用食醋、生姜、花椒、茶叶来泡脚等等泡脚偏方对治疗脚气并无作用,而且还可能会刺激皮肤,到时候更容易出现感染,得不偿失。
错误二
使用含激素药物
有的人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想治脚气,去药店买了激素类药膏。注意了,得了脚气之后再外用这些激素类药膏,很可能会引起真菌感染的扩散,反而会加重脚气的症状。另外,市面上有一些不带国药准字号的「消」字号药膏,它们只是一些消毒产品,不适用于任何皮肤病的治疗。
错误三
见好就收
许多人脚气去了又来,问问自己有没有遵医嘱,是不是觉得好了就马上停药了?脚癣至少需要持续用药4周左右,不要见好就收。
错误四
治好后不预防
好不容易治好了脚气,如果不继续预防,还是会复发的。
错误五
没治灰指甲
有的人既有脚气又有灰指甲,假如没有及时治疗灰指甲,那么趾甲上的真菌就会感染到脚上,导致脚气的复发。
脚臭:如何抑制?
■平时要注意用脚卫生
穿鞋一定要穿袜子;袜子每天要换洗,正反两面都要洗;鞋子多双交替穿,穿过后把鞋垫拿出暴晒,减少细菌滋生;洗鞋要里外兼顾,许多鞋可以放在洗衣机中洗,穿之前要保证鞋子彻底干燥。
■让脚保持干燥
选择纯棉吸汗的袜子;选择透气的鞋,尽量不穿塑料鞋或胶鞋;可以在鞋里撒上些细盐、滑石粉、小苏打、玉米淀粉,能有效吸收脚上的汗液,让脚有个干爽的环境。
■以味止味
鞋子不穿时,往鞋里填充些茶叶或者柚子皮,起到很好的除臭和防潮作用。把杉木片或整块丁香放入鞋子里面数天,也能去除臭味。
▼猜你喜欢▼
◇大热天,蔬菜如何保鲜保存?跟着学几招
◇考考你|上海各区区名是怎么来的?
◇老年人夏天健身十个“误操作”,越健越糟
本文参考:丁香医生、人卫健康本号尊重原创,如涉侵权,敬请留言联系删除。
喜欢此文,记得点“在看”鼓励下小编哟!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