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国护肤日,因谐音“我爱我”而得名,寓意爱自己、爱皮肤。“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人备受困扰的“癣”,你了解吗?
“名医不治癣,治癣易丢脸”,可见“癣”有多难治。其实,医学上的“癣”是指一大类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其发病率高、有传染性、易复发或再感染,虽然不容易致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医院成立18个临床专病中心,真菌性皮肤病研究中心是其中之一,致力于对致病真菌展开精准狙击,揭开真菌性皮肤病的“真”面目。从“经验之谈”到“精准狙击”60多岁的王阿姨(化名)多年来深受脚癣的困扰,“发起来也没什么,就是难受,而且发了好、好了又发,特别烦。”近期,随着天气逐渐转热,她的脚癣再次复发,一开始是水泡,渐渐出现蜕皮,王阿姨没太在意,只是涂了点药膏,但一直不见好,反而开始溃烂。前几天,还因医院。
“脚癣导致了皮肤出现破损,细菌就有了可乘之机,会钻进人体内,引发感染。”医院皮肤科主任、真菌性皮肤病研究中心项目主持人殷文浩主任医师表示,“所以,不要小看真菌性皮肤病,严重起来也是会危及生命的。在日常门诊中,真菌性皮肤病的就诊人数超过两成。”
殷文浩介绍,真菌性皮肤病可以简单地分为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浅部真菌病包括头癣、手足癣、股癣、甲癣等,老百姓常说的“癣”“灰指甲”都属于此类。近年来,随着宠物饲养的流行,既往少见的宠物来源真菌性皮肤病也开始明显增多,浅部真菌病的诊治迎来新的挑战。
“过去看皮肤病,往往凭借医生的经验,看得多了,一看颜色、大小、形状,就知道是什么病,然后开药、治疗。现在,我们主张精准出击。”殷文浩表示,在医院真菌性皮肤病研究中心建设有真菌鉴定平台,可以开展免疫荧光检查、真菌培养、分子鉴定、耐药性分析等一系列完备的真菌检测项目,从而精准地判断出真菌的种类、耐药性等特性,制定更有针对性、专业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
向“疑难杂症”宣战除了浅部真菌病,真菌性皮肤病还有一种深部真菌病。深部真菌病包括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及一些疑难、难以鉴定的真菌病,其发病率低,但是诊断困难、治疗周期长,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深部真菌病的诊断治疗,也是真菌性皮肤病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