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癣:俗称脚气,江湖人称“烂趾丫”,是真菌感染足部所致,主要累及足趾间、足跖、足跟、足侧缘皮肤。
好发人群:
1.中青年、体力劳动者,与劳动量大、活动多、汗液分泌旺盛有关。多汗的手足筑造出温暖潮湿环境,是真菌生长繁殖的温床。
2.系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糖尿病患者、肿瘤、免疫缺陷的患者等,均是易感人群。
足癣的分型:
1.浸渍糜烂型
最常见的“烂趾丫”,以趾间皮肤瘙痒、异臭味为主要症状,趾间皮肤浸渍发白,有渗液,去除浸渍发白的角质层可见其下潮红糜烂面,可见裂口。患者自觉瘙痒或疼痛,可继发溃疡和/或细菌感染,导致(无名中毒)、蜂窝织炎、淋巴管炎,还可引发癣菌疹。
2.水疱鳞屑型
好发于趾间、掌心、足跖及足侧缘。发病初期为散在或群集的针尖大小深在性水疱,疱壁厚而紧张,不易破溃,部分水疱可融合成大疱,去除疱壁可露出蜂窝状鲜红色糜烂面。水疱干涸后可出现领圈状脱屑,皮损可持续向周围蔓延,形成境界清楚的鳞屑性红斑。瘙痒明显。
3.角化过度型
此型以糠状鳞屑伴角化过度为主要特点,常与甲真菌病伴发。皮损多累及掌跖部位及足跟、足侧缘。皮损呈明显粗糙、角质增厚、干燥、脱屑,冬季易发生皲裂、出血、疼痛,呈慢性经过,病程较长,多数患者可无自觉症状。
手癣常与足癣伴发,并表现为“两足一手综合症”。
以下是一张有味道的图片
“两足一手综合症”与习惯性用同一只手搔抓患足(抠脚)有关。
我有“烂趾丫”了,为什么医生还让我查真菌?不是已经确定是真菌感染了么?
手足癣常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尤其是手足湿疹。两类疾病症状相似但病因截然不同。若用治疗湿疹的药物治疗手足癣,会出现疾病加重;反之若用治疗足癣的药物治疗湿疹,就算长期用药也无效。
我查到了真菌,也经过了抗真菌治疗,为什么老是反反复复?
1.治疗贵在坚持,正规治疗疗程应为2-4周,长期不规范用药,易反复发作,角化过度型单纯外用药吸收差,需联合口服抗真菌药。
2.生活习惯需注意:
①.注意个人卫生,穿透气性良好的鞋袜,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②.不与他人共用鞋袜、浴盆、脚盆等生活用品。
③.有甲真菌病(灰指甲)者,应同时治疗,避免相互感染。
版权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留言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及删除,谢谢合作!
点击,轻松挂号!
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可在线预约
是时候和“排队”说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