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年龄:不同的年龄组可发生不同的疾病,如新生儿肛周皮炎等。
②遗传:许多遗传皮肤病在新生儿即表现出来,如大疱表皮松解症、色素失禁症、鱼鳞病等。
③内分泌障碍:如由于母体内分泌影响,促使皮脂腺功能旺盛,发生婴儿脂溢性皮炎等。
④维生素缺乏:因维生素缺乏而产生的皮肤病,如皮肤干燥症等。
⑤感染:因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皮肤病,如脓皮病、鹅口疮等。
⑥护理因素:常可引起许多皮肤病,如褶烂、痱子和尿布皮炎等。
⑦环境条件:如环境温度高可引起汗疱疹,环境温度低可引起硬肿症。
2.皮肤病的常见表现皮肤病的表现有自觉的症状和体征两种。自觉症状如痒、痛、烧灼、蚁行和麻木感等,这些症状使新生儿哭吵和不安。
体征包括很多,主要有以下数种:①斑疹;②丘疹;③水疱;④脓疱;⑤风团;⑥结节;⑦鳞屑;⑧痂;⑨糜烂;⑩溃疡。
3.皮肤病的诊断特点皮肤病的诊断主要靠病史、体格检查和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新生儿的病史主要由家长代诉,包括病史、家族史、胎次、胎心情况,胎儿分娩过程等。体格检查最好在自然光下进行。
皮肤检查应包括皮损的性质、部位、大小、数目、颜色、形状、排列、硬度等。实验室检查项目主要依据临床不同的要求进行,如微生物的直接检查、培养;活组织检查;皮肤纹学和染色体研究等。通过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综合分析而得出正确的诊断。
4.皮肤科的治疗特点皮肤病可仅限于局部,或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因此,皮肤病的治疗既要正确处理局部的皮损,更要注意整体的防治。新生儿皮肤娇嫩,应避免搔抓、热水烫等。同时小儿用药不仅要考虑体重、身长与成人的区别,更重要的应以小儿解剖生理特点为基础,充分考虑药物在小儿的特别不良反应。
01内服药疗法皮肤病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治疗可按不同性质对症下药,感染者可采用抗细菌、抗真菌的药物;非感染者按不同的性质采用相应的药物,如:①抗过敏治疗有特异性脱敏疗法和非特异性抗过敏疗法,后者有抗组织胺药、钙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和硫代硫酸钠等;②维生素疗法如维生素C、A、E等。
02外用药物疗法外用药疗法是治疗许多皮肤病的主要方法。
按药物作用分为:
①清洁剂:用来清洁皮损上的脓、痂或药物等污物,以利于诊断和治疗,常用的有3%硼酸水、1∶高锰酸钾、石蜡油等;
②保护剂:起保护作用,避免刺激,促进皮损的痊愈,常用的有滑石粉、氧化锌、炉甘石等;
③抗细菌制剂: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如莫匹罗星等;
④抗炎剂:有抗非感染炎症的作用,如曲安西龙、肤氢松、地塞米松等;
⑤角质促成剂:有收缩血管,减少炎症,促进正常的角质形成作用,如糠馏油、煤焦油、硫黄等。
按药物的剂型分为:
①粉剂:常用的有单纯扑粉、樟脑扑粉等;
②混悬剂:常用的有振荡洗剂和炉甘石洗剂等;
③水剂:常用的有3%硼酸水、呋喃西林溶液等;
④油剂:常用的有3%水杨酸油;
⑤乳剂:常用的有复方康纳乐霜等;
⑥糊剂;
⑦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金霉素软膏等。
热心推荐
抑菌乳膏——参白霜,居家必备良品,配方独特,疗效彻底。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消肿,止痒、止痛
适应症:湿疹、疱疹、皮炎、过敏、瘙痒、真菌感染、手足癣等各种皮肤顽疾。
(点击本文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03治疗原则要选择适当作用药物和药物剂型,否则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还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皮损的性质和范围、以往治疗反应等,选择适当的药物,如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皮肤病,要选择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有效的药物。一般的药物先从低浓度开始,根据情况逐步提高浓度,如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以后忌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宜用于头面部、口腔周围以免产生刺激反应。
剂型的选择根据皮损的性质、皮损的部位和季节而定,其中皮损的性质为主要依据。选择药物和剂型后,用药方法亦要十分注意。如水剂湿敷,常用4~6层纱布浸湿药水,紧敷皮损处,纱布不可太湿,亦不可太干,否则达不到治疗目的。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敷3~4次,必要时应延续湿敷。混悬剂每日至少6~8次,必要时可增加次数,如用药次数太少,疗效不佳。软膏和糊剂一般每日2次即可,去除皮肤上的药膏,可用植物油或矿物油,不能用肥皂和热水清洁。
▼-还可以看-▼
:《中医基础理论》全套课程
:《中医诊断学》全套课程
:《中医儿科学》全套课程
:《本草传奇故事》全集!(图文并茂,收藏版)
纪录片推荐:基础解剖学(教学视频)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合作/交流/投稿/
▼更多精彩推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