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别人说我左眼球突一点,我一照镜子还真是,去找医生看,医生让我拍个片子,结果居然说我眼睛里长了个肿瘤?”这是很多眼眶肿瘤患者来就诊时的真实场景。眼眶肿瘤是全身肿瘤中的一种,发病率相对眼睑肿瘤较小,发病部位位于眼眶甚至向鼻腔及颅内等蔓延,因其非浅表病变,发病率偏低,故许多患者对其不太了解。眼眶肿瘤可原发于眶内各种组织成分,也可由邻近结构蔓延,或远距离转移而来。其中血管瘤最多,其次是神经源性肿瘤(以神经鞘瘤居多),脑膜瘤和胶质瘤少见,转移性肿瘤也相对少见。眼眶肿瘤病变部位较深,在肿瘤发生的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当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压迫视神经出现视力下降或发生眼球突出等症状时才被发现。
常见眼眶肿瘤有哪些1.海绵状血管瘤:成年人最常见良性肿瘤,多肌锥内,多单个;缓慢进行性眼球突出,肿瘤位于眶尖或较大压迫视神经时可影响视力,一般无眼球运动障碍和疼痛。(边缘不光滑锐利,可见扭曲血管状影;多数病变内有静脉石,眶骨可受压扩大)
2.静脉性血管瘤:主要发生于青少年和青年,发病年龄最早可2岁,单侧眼球渐进性突出,多位于内上方造成眼球下移位,结膜下反复出血应高度怀疑,手术不易将肿瘤完全切除。静脉性血管瘤与静脉曲张临床上非常相似,主要鉴别点是前者多为恒定性眼球突出,而后者则是体位性眼球突出。(球后肌锥内多见,圆形或类圆形,肿瘤大者可占据整个眶锥,
眼球和视神经受压移位。)
3.神经鞘瘤:可发病于各年龄段;多发生于眼眶上方和外侧,起源感觉神经,常有局部疼、头痛和麻木感,单侧慢性进展眼球突出,眼球移位和复视,眶尖部肿瘤有视力伤害。
(球后肌锥内多见,圆形或类圆形,肿瘤大者可占据整个眶锥,眼球和视神经受压移位)
4.视神经鞘脑膜瘤:常见于成年人,起源于视神经鞘蛛网膜细胞且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多单眼眼球突出、移位,较早出现视力减退。视神经鞘脑膜瘤虽为良性肿瘤,但严重破坏视功能,侵犯范围较广易于向视神经管内及颅内蔓延,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高,发病年龄越小越具有恶性倾向,预后较差。
5.眼眶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都是一种先天性囊肿,是胚胎期表皮外胚层植入深层组织(多为骨缝)形成的囊肿,是一种迷芽瘤。皮样囊肿的囊壁为角化的复层麟状上皮、毛囊和皮脂腺,囊肿含有脱落上皮、毛发及皮脂腺分泌物,囊壁绕以纤维结缔组织,类似真皮。表皮样囊肿的囊壁仅有表皮,囊腔内为角蛋白填充。囊肿多发生于骨缝处,囊壁的纤维组织通过骨缝可与脑膜相连,囊肿大小不一,质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手术原则是囊壁及囊内容物去除干净,以免复发,手术切口隐蔽,一般不留痕迹。
浅表的皮样囊肿,局部皮肤切开,肿物容易完整取出。年久肿物长期压迫骨质,造成骨质发育受限易形成骨性凹陷,所以要尽早手术治疗。
6.淋巴瘤: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常为B细胞黏膜相关淋巴瘤,本病多发生于50~70岁中老年人,性别无差异。本病表现为眼睑肿胀,眶内无痛性质硬肿块或结膜下鱼肉状扁平肿物,可伴突眼、球结膜水肿。本病经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放疗为首选治疗。
7.横纹肌肉瘤: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眼眶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多在10岁以内,肿瘤生长快,恶性程度高,好发于眶上部,使眼球前下方突出。多采用术前化疗使肿瘤变小,然后行扩大切除,术后再行化疗及放疗。
出现什么症状我们应警惕眼眶肿瘤的发生呢?1.眼球突出:在眼眶肿瘤中,眼球突出为最常见的症状,与眼球突出的方向密切相关的是眼球移位。眼球向不同方向偏斜时称为眼球移位,移位的方向与肿瘤在眼眶内的位置有关。
2.视力减退或丧失:肿物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3.眼球运动障碍和复视:其原因是受病变的限制或神经性所致。提示神经受累或肌肉受累。
4.疼痛:眶内炎症引起重度的疼痛,压迫眼球时有明显的疼痛,但一般不出现眼神经分布区的麻木和痛觉减退,而眶上裂或眶尖处的肿瘤所引起的眼部疼痛多伴有眼神经的障碍。
要做哪些检查确诊呢?确诊后该如何治疗呢?眼眶肿物,应早发现早治疗,如发现双眼球突出度有差异(相差〉2mm)或某一眼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推测指导下行眼眶CT或MRI检查,必要时行增强扫描,主要明确以下内容:
根据眼眶影像学检查判断肿物位置、大小、生长性质(边界是否清晰,浸润性或包裹性),与视神经与眼外肌的关系;决定是否需要开眶。
对眼部功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即根据医生的建议行相应的眼科检查。
明确以上内容后,即可安排肿瘤的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为:
1.手术治疗:无论良性或恶性眼眶肿瘤,手术摘除肿瘤是最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适用于95%以上的眼眶肿瘤。任何术前检查都不能对肿瘤定性,手术一方面能摘除肿瘤,一方面可以取材病检明确肿瘤性质,指导后期的治疗。
2.放射治疗(放疗)适用于眼眶的恶性肿瘤及转移癌,如乳腺癌、肺癌及肾癌的眼眶转移,鼻咽癌蔓延至眼眶及肿瘤摘除后的辅助治疗等。
3.药物治疗(化疗)大多数眼眶肿瘤药物治疗无效,对那些不能够耐受手术或放射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选择药物治疗。
眼眶肿瘤虽然发病率偏低,但疾病复杂,治疗棘手,因多数隐匿发生,所以也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唯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来吧,加个好友:)
医院
预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