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
by浅苏洛
·表皮样囊肿,又名角质囊肿,是最常见的皮肤囊肿之一;
PS:表皮样囊肿是角质囊肿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占90%),而另一种类型为毛根鞘型(占10%),很大程度上我们遇到的都是前者~
PS:角质囊肿最大特点是不断向囊内生成角化程度不同的上皮;相比之下,皮样囊肿的囊内除角化上皮外,还有多种完整的皮肤附属器开口于囊内,构成成分除表皮外,还包含真皮,内部常可见脂液分层;可以说皮样囊肿实为一种囊性畸胎瘤~
PS:表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严格意义上的皮脂腺囊肿是罕见的!而在皮肤来源的囊肿中,角质囊肿几乎占了绝大多数(>95%),皮样囊肿占1%,真·皮脂腺囊肿则仅占0.1%...
·表皮样囊肿通常无自觉症状,囊壁破裂或继发感染时常伴红肿、疼痛;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
·表皮样囊肿部分为原发性,即病因未明,部分起源于毛囊结构的破坏或外伤导致上皮植入~
·表皮样囊肿可发生于皮肤的任何部位,但以面部和躯干上部更为常见,阴囊亦多见;好发于青年、儿童,男性略多见,男女比例6:5;可单发,亦可多发~
PS:相比之下,皮样囊肿则大多见于儿童面部胚胎闭合线上(中线附近);单发多见;往往出生时即发现,60%于5岁前发现~
·表皮样囊肿的皮损表现为界限清楚的结节,临床上可见一中央孔,代表该囊肿所起源的毛囊(大多起自毛囊漏斗部的囊状扩张)~
·表皮样囊肿直径从数mm至数cm不等;微小表浅的表皮样囊肿称为粟丘疹~
·表皮样囊肿通常无症状,挤压可挤出具有难闻气味的囊内容物;囊壁破裂或继发感染可导致剧烈的疼痛性炎症反应,这往往是患者就医的原因~
————————
·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
表皮样囊肿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与表皮联系紧密,而局部真皮层往往变薄乃至缺如,病灶边界清晰;
由于表皮不断生长角化,角化程度不同,回声高低不同,表现为细密点状高回声中掺杂着裂隙状低回声区,典型者则呈特征性的“洋葱皮”样改变;
PS:由于腔内含有内容物回声,容易被误认为实性结节,诊断时需谨慎!
体积较大者可合并破裂及感染,探头加压时可见内容物流动征象;合并感染时表皮样囊肿周边软组织肿胀,回声增强,并可探及血流信号~
————————
第二段
by浅苏洛
最后,一起来看看八例病理确诊的表皮样囊肿吧~
1.右侧背部表皮样囊肿,3.4x1.5cm2.左侧颌面部表皮样囊肿,2.1x1.2cm3.左侧腮腺浅方表皮样囊肿,2.3x1.0cm4.右侧胸外侧壁表皮样囊肿,2.4x1.6cm5.大腿表皮样囊肿,3.9x1.5cm6.左侧臀部表皮样囊肿,2.3x1.2cm7.左侧腰部表皮样囊肿,1.2x1.0cm,不典型8.右侧中指表皮样囊肿,0.9x0.5cm————————
欢迎加入,一起分享和思考您所遇到的超声知识和难题吧~
交流群人数已超两百人,想进群交流的小伙伴们请添加学委浅苏洛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