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医者仁心专栏的第59篇文章,医院教学部主任医师刘志晶撰写。
文章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脚气的三种类型
脚气的危害
如何预防脚气
……
这个季节
有脚气的人很受伤
痒
脚丫子在鞋子里扭来扭去
挠挠挠挠到破皮也根本停不下来
恨不得用烫烫的烫水烫烫烫
一顿操作猛如虎
双脚该痒还是痒
闷
明明知道有脚气要干爽透气
但是
丑丑的双脚怎么好意思露出来
美美的凉鞋拖鞋算是今夏无缘了
越是闷在鞋子里脚气越严重
脚气越是严重越想闷在鞋子里
臭
一切需要脱鞋的场合
都想要当场自闭
去日料店去朋友家做客
去做足疗去鞋店买鞋
挥之不去的臭味弥漫开来
小伙伴们默默忍受不好意思说
而脚气患者尴尬到想要当场自闭
我们的脚除了要承担来自身体的重压,接受鞋袜的包裹,还要面对一群害你没商量的租客——真菌,这些真菌有好多种类,比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等。
真菌为什么喜欢寄居在脚上呢?脚上有真菌们非常喜欢吃的食物:角质蛋白
脚上有真菌们非常喜欢的生存环境:脚上皮脂腺不发达,保护机制薄弱,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即温度在22~36℃,湿度在95~%,酸性代谢产物增多,达到一定的酸度,当PH值在5~6.5,或者在人的免疫功能下降的情况下,真菌就会肆意繁殖、野蛮生长。
大量繁殖的真菌会分泌角蛋白酶,可以分解皮肤角质层的角蛋白,造成皮肤脱屑、脱皮、糜烂……脚就这样被真菌欺负了,脚气诞生了。
真菌不但在脚上秀它的存在感
而且,还以3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存在
如果你怀疑有脚气,可以对照一下
自己是不是有类似的情况:
01水泡型脚气水泡出现在脚趾之间、脚心、脚侧缘等部位。
一开始呈针尖大小,里面的液体清澈,水泡壁很厚,不容易破损,此为轻型。
若几个小水泡融合成一个大的水泡,或连成片,此为重型。
在水泡中的液体干燥吸收后,就会出现脱屑,伴有明显的瘙痒。
点评严重的水泡型脚气会很痒,很多人会忍不住去抓挠,如果抓破了,水泡液中的大量的病毒和真菌被释放出来,很容易加重脚气。
抠脚的另一个风险是,真菌容易转移到手上,手再去触碰其他皮肤和物品,容易造成真菌的传染。
02趾间糜烂型脚气在脚趾缝第3~4和4~5趾间皮肤浸渍发白,松软、容易剥落,剥落后露出潮红的糜烂面,还会渗出液体,有明显的瘙痒,这时为轻型。
如果第1~2和2~3趾间有糜烂面,溃疡面,即为重型。
若有细菌感染,还会散发出臭味。
点评很多人会误将趾间糜烂型脚气误当成普通脱皮,从而延误治疗。
这种类型的脚气也很痒,抓挠之后,同样需要及时洗手,而且很臭,非常容易让人产生自卑心理。
03鳞屑角化型脚气足跟、足底、足缘角质增厚、粗糙,还会出现干燥脱屑,此为轻型。
如果皲裂、有血口子,甚至渗血,为重型。
一般没有明显的瘙痒,此型为灰指甲的元凶。
点评这种脚气非常具有迷惑性,基本不会瘙痒,很多人意识不到这原来就是脚气!常年干燥的特点,又让人误以为是皮肤缺水。
这种脚气不痛不痒,看似人畜无害,但是真菌的危害依然存在,拖着不解决,容易导致灰指甲,灰指甲解决起来就相对麻烦。
脚气的大名叫“足癣”。
招惹上这种“癣字辈”的疾病,想彻底摆脱不太容易,很多人,尤其是糙汉子,满不在乎,总是放任脚气自由。
但是,脚气可没那么友好,它的危害可大了??
出现什么情况,有可能是脚气呢?
若是脚底、趾间出现红斑、水疱、角化、增厚、粗糙、开裂等,医院皮肤科就医。
脚气的危害这么大,怎样预防呢?真菌最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那就反其道而行之,保持脚的干燥清爽。
不共用拖鞋,澡堂、泳池、酒店等公共场所提供的公用拖鞋、浴巾、洗脚盆都是真菌的聚集地,尽可能避免使用。
保持脚及鞋子的干燥,脚汗多的人,袜子尽量穿棉的,穿透气性好的鞋子,每天勤洗脚,保持足部皮肤的清洁干燥,勤换袜子。
家人共同治疗,家庭成员之间不要混穿拖鞋等鞋子,鞋子也要常清洗、消毒和晾晒。
勿踩脏水,涉水后需要及时清洗。
最后,希望大家
都有一双健康、美丽的脚!
刘志晶
医院教学部主任医师
医者
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