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益阳市纪委通报4起私车公养案例,贵州省纪委3月19日通报了1起私车公养案例,天津、湖北、浙江等多地也在持续开展私车公养专项检查整治。从中央纪委以及各地纪委通报情况来看,此类案例并不少见。
随着各地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公车私用得到有效遏制,但花样翻新的私车公养现象浮出水面,成为“车轮腐败”新变种。
变着花样“揩公家油”1从公车私用到私车公养,一些地方公车改革过程中的违纪问题出现新动向。记者调查发现,私车公养的表现形式多样。
(网络图)
其中,使用单位加油卡为私家车加油的案例最为普遍。湖南益阳市纪委的通报显示,年7月1日至年1月30日,赫山区水务局公车驾驶员苏建私自用公务车加油卡为自己私车加油19次共计余元;该局公车驾驶员陈运良私自用公务车加油卡为自己私车加油26次,为朋友私车加油2次,合计余元。苏建、陈运良被立案审查,该局负责公车管理的原党组成员向新颜被提醒谈话。
还有的人将私车“租”给单位。湖北纪检监察机关近期通报,年全年,恩施市板桥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廖雪峰将一辆私人小轿车“租给”中心使用,用于自己进城开会和下乡,并报销“租车费”。查实后,廖雪峰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也有的人把私家车加油、保养等费用也一并入账报销。浙江温州纪委近期通报,年底,苍南县委第一综合巡察组对苍南县旅游投资集团开展巡察,发现该集团渔寮分公司的会计账册中出现非公车产生的车辆保养费等。经核查,该分公司经理杨守文和副经理赖联云、陈礼施,将自己私家车的油费和保养费入账报销。自年7月至年2月间,3人在公司账户累计报销私家车油费及车辆保养费共元。鉴于3人在案发前主动整改并退出违纪款,年2月,苍南县纪委分别给予杨守文等3人党内警告处分。
中央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奢靡享乐歪风出现一些新动向新表现,其中就包括通过违规借用下属单位或企业车辆等方式使用公务用车,甚至变公车私用为私车公养。
堵住“跑冒漏滴”,扎紧制度笼子2“私车公养本质上还是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的表现,是‘四风’问题的反弹回潮。”中纪委驻社科院纪检组副组长高波认为,一些人钻制度空子,以权谋私,消解了公车改革的效果,同时也极大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与公信力。
一些因私车公养被处分的党员干部事后自我剖析称,没有公车坐了,用私家车办公事存在补偿心理,就利用工作便利换取补贴。
高波表示,现实中确实存在公车不够用、私车公用的情况,但这不是违法违纪的理由,不能以此为借口为私车公养开脱。
据了解,不少地方开始借助互联网技术,紧盯公务加油卡,实行网络信息监管,让每一笔用油消费的去向都有迹可循。比如湖北省沙洋县纪检机关利用公务油卡管理系统、加油站监控系统、公安“天眼”系统等信息大数据进行比对,精准获取问题线索,从严快查快处,取得明显成效。
高波等专家认为,解决私车公养问题,还要融入到公车改革的大盘子中,简化购买社会服务流程,增加供给,让公务用车更规范、更便利。
(内容来源:新华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