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etarian
《健康素食技术食谱》
“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
是对万物平等的恭敬,
也是缓释现代健康困顿的精神取向。
合理健康的食素,
恩泽物命,
福泽子孙。
02
第二章烹饪原料药用功效
烹饪原料,是烹饪学的一门基础知识科,它的主要研就究对象:是以烹饪原料的外形、产地、上市季节、品质特点及鉴定保管等为其具体内容。我国地处温、热两带,海岸线长,雨量充沛,气候宜人,陆地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所有这些,都给饮食行业提供着品种繁多,来源广泛,质地优良,资源丰富的烹饪原料。烹饪原料种类繁多,来源复杂,其筛选标准是:凡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人体有益而无毒害的植物性原料、矿物性原料、化学合成原料,都可做烹饪原料。其较常用的分类如下:(1)按自然界来源或原料的性质分:有植物原料、矿物性原料、化学合成原料三类。
(2)按行业内用途分:有主料、配料、调味料三种。(3)按加工方法分:有果品、蔬菜、水产品、腌渍脱水的干货原料。(4)按商品种类分:有粮食类、蔬菜类、豆及豆制品类、水产品类、干货及干货制品类、果品类、油脂类、调味品类等。菜肴质量的好坏,虽与烹饪技术有关,但也取决于原料的性质极其选料是否得当。为烹制出符合卫生富含营养,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我们必须掌握原料的各种属性,进一步研究这些属性与烹饪制品的关系。
第一节疏菜类
疏菜,按其构造及可食部分的不同,可分为:叶菜类、茎菜类、根菜类、果菜类、花菜类、等。(一)叶菜类叶菜类,是指以肥嫩菜叶及叶柄为烹饪原料的蔬菜。常见如下:
(1)大白菜:又叫结球白菜、黄矮菜、花交菜、黄芽白菜、绍菜(广东一带对大白菜的俗称)。
优质大白菜具有植株大,外叶小,叶球紧,心叶色白或黄白,肉质细嫩,煮时易烂,纤维少,无虫害,耐贮藏等特点。现在一年四季均出产。
可用于拌、炝、酱、炒、扒、烧、熘、熬炖、涮等烹调方法,还可用做馅心,腌咸菜、渍酸菜、晒干后用做咸泡菜用。(2)小白菜:又叫青菜、小油菜、大菜(江浙一带对小白菜俗称)。
原产我国,各地均载培,有的塌地面生,有的直立展开,品种繁多,适应性强,生长期短,质地脆嫩,含水量大,故又是春、秋两季疏菜短缺的大众化疏菜。其质地以叶翠绿,纤维少,脆嫩新鲜挺直为好。可用于炒、烧、扒、涮、制汤等用。(3)波菜:又叫角菜,波斯菜、红根菜、赤根菜、鼠根菜、鹦鹉菜、雨花菜、(四川一带对波菜的俗称)。
全国均有载培。是春、秋、冬三季主要蔬菜之一,分尖叶类和圆叶类两种。
波菜叶嫩翠绿,根红味甘,富含钙、铁、维生素A较多,有补血、助消化和通便等作用。此外波菜中还含有较多的草酸,与钙化合即成草酸钙,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因此,在烹制菜肴之前,需先用沸水将菠菜焯一下,以除大部分草酸。对人体吸收有一定的好处。主要用于拌、炒、涮、做汤等。
(4)芹菜:也叫堇,堇堇菜、早芹、香芹、蒲芹、药芹、芹黄。
在我国可分为水芹、早芹、药芹三种。市场又出现大棵西方培育的西芹,也有地方叫空心菜或叫空心芹,西洋芹,我国芹菜味重、纤维多。西芹柄肥厚含水大纤维少,菜质脆嫩,但香味较淡。芹菜含钙、铁较多,可降血压,用于烹调可拌、炒、炝,也可做配料和馅料。(5)雪里蕻:也叫春秋菜、花芥菜、腊菜、雪菜、春不老、排菜(湖南一带称)、九兴雪里蕻菜(浙江一带称)、石榴红(河北一带称)。
全国各地均栽培。除鲜食外,大都腌渍食用,可炒、炖等烹调方法。
(6)乌塌菜:也叫太古菜、塌菜、瓢儿菜、雪里青、黑菜、晚菜。南京叫乌塌菜,上海、江苏叫太古菜。
我国南北方均有载培,有宽帮和凸帮之分,整棵呈圆盘形状,含钙、铁、维生素较高。可用于炒、炝、涮,也做配料馅料用。
(二)茎菜类茎菜类,是以菜的细嫩茎和变态茎为烹饪原料的疏菜。大部分富含糖类和蛋白质,少数含有挥发油。因茎菜类有一些荤菜,不在此一一举例。
(1)莴苣:茎科,也叫莴笋、生菜(也称叶用莴苣),莴菜、千金菜、千层剥、胜菜、青笋、秋苔子(安徽洛阳一带称)当地特产。
它有两至三个品种,原产地中海,品种有青莴苣、白莴苣、结球莴苣。肉质脆嫩,含水较多,西餐常用此菜做配料。含铁质较高,含糖量底,宜于贫血病人食用,一年四季有上市,可拌、炝、腌炒、氽、汤、涮等调方法。
(2)土豆:块茎科,又叫马铃薯、洋芋(西北称)、山药蛋(山西称)、地豆(山东称)、洋山芋(江苏称)、地蛋(山东称)、洋芋头(湖南称)、山洋芋(湖南称)、巫哇薯(广东称)番鬼茨菰(广西称)薯仔(广东称)、荷兰薯(广东称)。
原产南美一带,后期传入我国。我国北方载培较多,春秋两季载培,生长快,产量高,主要含淀粉和蛋白质。也可做主食,又可做为疏菜,还可以制造淀粉和酒精。但是食用注意,发芽的土豆含龙葵素较高,有毒,一定把芽根控净再食用,土豆烹调适合炒、红烧、炖、炸等方法。
(3)块茎,地瓜又叫山薯、金薯、朱薯、蕃薯、甜薯、红芋、苕瓜、红薯、白薯。地瓜是北方一带的俗称,一般资料所记甘薯的名字比较多。山芋是江苏、浙江一带俗称,安徽一带称为白芋。红苕是西南一带对甘薯的俗称。沙莜是云南一带对地瓜的俗称。
多年生蔓性宿根植物,富含糖类、淀粉,生食脆甜,熟食糯甜。有红、白皮两种。南北方均出产,在烹调当中有多做甜菜和主食类。
(4)芋头,地茎类,芋头又叫蹲鴟(dun,chi)、芋艿、芋魃、芋根、土芝、芋艿。
我国自古即有载培,南北均有,但是南方食用比较多一点。芋头含淀粉量和蛋白质,质地细糯,滑粘,制做主、副食用。
(5)荸荠,球茎棵,又叫南荠、地栗、马蹄。
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在水田中,多产于长江下游及南方诸省地,生长在地下,圆形,生食脆嫩甘甜,含淀粉量、维生素C和多量粗纤维。可做炒、拔丝、配料、制罐头用。(6)百合,鳞茎科。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其鳞茎分蒜球状和鳞片状两种。常见品种有小卷丹、菲岛百合、鹿子百合、亨利百合,我国湖南特产龙牙百合、浙江吴兴百合,体肥大优良佳品。营养丰富,而驰名中外,含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丙,是理想的滋补食品。其干品多用于烹制甜菜类,也可做汤。
药用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清心安神,治肺痨久嗽,咳唾痰血,热病后余热未清,神志恍惚,脚气浮肿,利大小便,补中益气,清痰炎,不虚损等功效。
宜忌:风寒痰嗽,中寒(中气虚寒)便滑者忌服。
(三)根菜类
根菜类是以变态的肥大肉质直根为烹饪原料的疏菜,根菜类含有糖类,蛋白质,常见品种有萝卜、水萝卜、胡萝卜、甜菜头、芥菜头、山药等。
(1)萝卜,又叫宿菜、芦菔、土酥、紫菘、楚菘、夏生、秋生、地酥、辣玉,台湾、江苏、浙江一带又称菜头。
它分青萝卜,大白萝卜,心里美萝卜等品种。含糖类、维生素C、无机盐、在烹调当中可炒、煮、拌、烧、汆、酱、干制,秋、冬、春三季主要蔬菜之一。
(2)胡萝卜,又叫红芦菔、胡芦菔、沙萝卜、西香萝卜、洋花萝卜、红萝卜,上海一带又叫金笋。广东一带又叫甘笋。
有红、黄两种。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草本。
药用功能:健脾、化滞,治消化不良、久痢、咳嗽、润肾部、壮云阳、暖下部、除寒湿。对出麻痘,始终以此煎水饮,能消热解暑,鲜用及晒干用均可。
治麻疹:红萝卜四两,芜荽三两,荸荠二两加多量水熬成二碗,为一日服量。
治水痘:红萝卜、风粟三两、芜荽三两、荸荠二两煎服,治百日咳,红萝卜四两,红枣十二枚除核,以水三碗,熬成一碗,随意分配,连服十余次。
胡萝卜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它含有较多的糖分,蔗糖、果糖、葡萄糖和矿物质,丰富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可生食、煮食、拌、炒、做配料、腌渍、干制均可。
(四)果菜类
是以果实和种子为烹饪原料的蔬菜。果菜类含有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按特点可分为三类:
(一)瓜类:黄瓜、冬瓜、南瓜、丝瓜、苦瓜、西瓜、笼瓜、倭瓜等。
(二)茄果类:番茄、茄子、辣椒。
(三)荚果类:云豆、毛豆、菜豆、线豆、豇豆、豌豆等。
(1)黄瓜,又叫胡瓜、王瓜、白露黄瓜、刺瓜、青瓜等名,青瓜是广东一带俗称。
属葫芦科一年生物,原产印度,汉时传入我国,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一年四季都有上市,又可分为春黄瓜、夏黄瓜、秋黄瓜、冬季大棚黄瓜。主要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矿物质。清香味醇,在烹调中可炒、生食、拌、炝、腌、酱、泡、烧等。
药用功能:除热、利水、解毒、治烦渴、咽喉肿痛、火眼、烫火伤。
宜忌:动寒痰、胃冷者食之,腹痛吐泻。
(2)苦瓜,又叫懒葡萄、锦荔枝、君子菜、鑫荔枝、红羊、天荔枝、菩达、红姑娘、癞瓜、广东一带也称凉瓜。
在烹调当中可拌、煎、炒、烧、制汤,也可干制食用。
药用功能:清暑涤热、明目、解毒、治热病烦渴、引饮中暑、痢疾、赤眼病痛、痈肿丹毒、恶疮都有一定的疗效。
宜忌:脾胃虚寒者,食之令人吐泻腹痛。
(3)南瓜,原产印度,又叫麦瓜、癞瓜、北瓜、茄瓜、伏瓜、倭瓜、番南瓜或叫中国南瓜,美洲南瓜、美国南瓜是指西葫芦。江西一带对南瓜称番蒲。
药用功能,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生南瓜捣汁频灌,解鸦片毒。
治火药伤人及烫火伤,生南瓜捣敷。煮熟用纸敷贴用于干性助膜炎、肋间神经痛患处,有消炎止痛作用。
宜忌:凡患气滞湿阻之病,忌服。多食发脚气、黄疸、病疳疟,疸痢胀满,脚气痞闷,产后痧痘,皆忌之一。
注:疳,病名:
(1)疳积中医称小儿的肠胃病。
(2)乌马疳,又叫走马疳,牙床和颊部急性溃疡,流脓和血,小儿容易患这种病。
(3)下疳,性病的一种,不宜食用。
注:疟,疟病又叫疟子,是一种按时发冷发烧的传染病,病原体是疟原虫、由疟蚊传染到人体血液中。发疟子,有的地区叫打摆子。
南瓜在烹调中可熬、炒、做馅料、拔丝、炸等烹调方法。
(4)西瓜,又叫寒瓜、夏瓜、,青登瓜、青灯瓜、灵瓜、杨溪瓜、水瓜、月明瓜,有的地区叫万寿果(台湾),因在旧时为贡品。药用功能:清热解暑,除烦上温,利小便,治暑热烦温,热盛津伤,小便不利,喉痒,口疮。
治烫伤:将七至十一月间熟透的大西瓜,去瓜子,取囊瓜连汁密闭在干净玻璃瓶内,放置三至四个月,待产生似酸梅汤气味,过滤应用。先将烫伤部用冷等渗盐水或冷开水洗净,再将脱脂棉花在澄清的西瓜液中浸泡湿,敷于患处。每天换一次。一般一、二度烫伤,一周可愈,三度者二周可愈。宜忌:中寒温盛者忌服。在烹饪当中多用于花摆,雕刻、甜菜或当果盘上桌食用,可配胶脂菜制水晶。
(5)豇豆,又叫线豆,长豆、白豆、羊角豆、羹豆、裙带豆、带豆、美豆、江豆、腰豆,贵州一带叫浆豆。福建一带又箸豆。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又可分为长豇豆、短豇豆两种。
药用功能:健脾补肾。治脾胃虚弱,泻痢、吐逆、消渴、遗精、白带、白浊、小便频数及肾虚遗精,可内服:煎汤或主食。
宜忌:气滞便结者禁用。
治食积腹胀,暖气:生豇豆适量,细嚼咽下或捣泥泡冷开水服用。
治蛇咬伤:豇豆、山慈姑、樱桃叶、黄豆叶、捣绒外敷。
在烹调中适用于炒、拌、腌、溜、炸等方法。
(五)菜花类
花菜类是以植物的花蕾部分为烹调原料的蔬菜。
花及花粉是植物原料中最嫩,营养价值最高,而又最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部分。随着花粉食品的出现,花菜类菜肴也将逐步增加。常用的菜花类有:黄花菜、花椰菜、菊花、桂花、荷花、玫瑰花、茉莉花、白兰花、玉兰花、牡丹花、杜鹃花、桃花、扶桑花等。
(1)黄菜花,又叫萓草,歧交、宜男、忘忧、丹棘、疗愁花、川草花、真筋菜、萓萼指在花瓣下部的一圈绿色小片。金针、金菜、野皮菜、真金花、鸡脚参、小提药、鸡药葛根、凤尾一枝蒿等名称。
药用功能:养血平肝、利尿消肿。治头晕、耳鸣、心悸、腰痛、吐血、大肠下血、水肿、淋病、咽痛、乳痛有一定的疗效。一般内服煎汤,3至5钱适当。
治肺热咳嗽、腮腺炎、咽喉肿痛,摺叶取根部黄花菜五钱,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治乳痛肿痛,疮毒,黄花菜根捣敷。《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治小儿疳积,黄花菜叶三钱,水煎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注意:因其含秋水仙碱,具毒性,故鲜品应先用开水焯之后,用冷水浸泡2—3小时再享用。干品也要用开水烫一下食用。
营养成分以钙磷为最突出,纤维素和胡萝卜素也较高。提供热量几乎与豆类相等。主要产区浙江、湖南一带。
在烹调当中可炒、扒、炸、拌、等方法。
第二节豆类及豆制品
(一)豆类
我国种植的豆类很多,产量也很丰富,常用的主要品种有大豆、赤豆、绿豆、豌豆、蚕豆、扁豆等。豆类的总称是“菽”在三字经文讲六谷(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1)大豆,又叫黄豆。但是青海省一带又把蚕豆为大豆之称。黄豆原产我国。按色分为黄、青、黑三种。主要产于东北三省、河南、山东等地。大豆的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含蛋白质36.3克,脂肪18.4克,碳水化合物25.3克,粗纤维4.8克,并富含钙、磷、铁、和B族维生素。它含的蛋白质是瘦肉的二倍,鸡蛋的三倍,有植物肉之称。脂肪含量很多,并含有卵磷脂、胆碱、蛋氨酸、赖氨酸、大豆黄铜等。
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平,可健脾宽中,润燥消水。因其含皂素等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未经加热煮透,不宜食用。在烹饪当中可做酱、酱油、笋豆、卤汁豆、炒、炸、糖衣豆,也可配米类烧饭等用途。最常见是用它炸油,是北方食用油之一。
(2)赤豆,又叫红豆、红小豆、虱拇豆、朱赤豆、金红小豆、朱小豆。
主要营养成份:每百克含蛋白质20.克7,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58克,粗纤维4.9克,灰分3.3克,钙67毫克,磷毫克,铁5.2毫克,硫胺素0.31毫克,核黄素0.11毫克。药用功能: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宜忌: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小豆性软糯,可煮烂制成豆泥、豆沙,供炒菜类和主食的馅之用。
(二)豆制品类
用豆类制成的豆制品的中类很多。常用的有豆浆、豆腐脑、水豆腐、板豆腐(大豆腐)、油皮、豆腐皮、腐竹、豆酱、豆油、酱油、腐乳、豆豉、臭豆腐、豆芽等。
(1)豆腐,豆腐在豆制品中占的比重最大。其制作过程是洗豆——浸泡——磨浆——煮沸过滤——加盐卤或石膏使白质凝结豆腐花——然后用布包裹榨干部分水,即成。
在行业中有南豆腐、北豆腐之后。南豆腐压的轻,大部分用石膏。北豆腐压的重一些,一般都是上箱切块出售。豆腐的营养价值不仅可与蛋、奶与比,而且于人体消化吸收,其吸收率可达到93—96%。
药用功能: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消渴,体息痢、解硫磺、烧酒毒。在烹饪调中适于熘、扒、炸、烧、炖、煎等方法。
(2)绿豆;又叫青小豆。主要成份每百克含蛋白质22.1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59克,钙49克,磷毫克,铁3.2毫克,胡萝卜素0.22毫克,硫胺素0.53毫克。蛋白质为主球蛋白类。
药用功能: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热烦渴,水肿,泻痢,丹毒,痈肿,解热药毒。
宜忌:绿豆带皮使用药用性好。绿豆在烹饪当中可发制(泡制)绿豆芽,也可作绿膏和作主的配料等用。
第三节干货类
干货原料,是将鲜植物性原料,经过脱水加工干制而成的一类较为名贵的烹饪原料。干货原料与鲜原料比较,具有不同程度的干、硬、老、韧等特点。由于原料的性质和干制方法的不同,干硬程度也不一样。
脱水干制的方法有晒干、风干、烘干。也有用盐腌制后在风干、晒干。一般风干的原料脱水分率高,质硬,但风干的原料质量好,原料本身的风味损失少,鲜味损失少。盐腌干制品一般带有苦味、咸味。
一、海产植物性干货原料
(1)紫菜,又叫紫英、子菜、索菜。属海产红藻类,分为丹紫菜、长叶紫菜和圆叶紫菜等种类。紫菜的营养十分丰富,其蛋白质含量超过海带,并含有脂肪0.9克碳水化物30%,粗纤维、灰分、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2含量达每百克2——3毫克,为食品中所少有,居蔬菜之冠。在医学上可治甲状腺肿大。药用功能:化痰软坚,清热利尿。治瘿瘤、脚气、水肿、淋病,慢性气管炎,咳嗽。干嚼之、治肺坏疽的始吐臭痰者。宜忌:多食胀人。在烹饪中最宜做汤,也可作凉菜配料和抱皮料等。
(2)海带又叫纶布、海草、海马蔺、江白菜。营养成分除维生素等外,还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及粗纤维等,并含甘露醇、碘等多种成分。医学研究报告,海带对甲状腺肿大、高血脂症和高血压、咳喘、慢性气管炎、水肿等均具防治作用,并可抗癌。软坚化痰、利水泄热、脚气等症。注意:加工时保留其表面附着的粉状物(磺和甘露醇),浸泡水时间不宜过长。在烹饪当中有炒、拌、炖等方法。
(3)石花菜又叫石花、海菜、琼枝、草珊瑚。富含琼胶,羽状分枝。
药用功能:清肺部热痰,导肠中湿热,阴虚湿热,痔血症等。
宜忌:脾肾虚寒者慎服。在烹饪当中可拌,作粉冻等。
二、陆产植物性干货原料
陆产植物干货原料很多,常见玉兰片、干笋、黄花菜、莲籽、白果、百合、还有产菌类、藻等。例如:木瓜、黄耳、银耳、发菜、口蘑、猴头蘑、元蘑、香菇、羊肚蘑、鸡脚蘑、金针磨、滑子蘑等原料。
(1)莲籽,又叫莲实、莲蓬子、石莲子。主要产于湖南、湖北、福建、山东等省。主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药用功能:养心、益肾、补脾、涩肠。治夜床多梦、遗精、淋浊、久痢、虚泻、妇人崩漏带下。石莲子并能止呕、开胃,令发黑、不老。宜忌:中满痞胀及大便燥结者,忌服用。莲子心,有降压、清心、去热、卡血、涩精。治心烦、口渴、吐血、遗精、目赤肿痛。莲子在烹饪中多用于作甜菜类,如拔丝、蜜汁等。
(2)笋干,烹饪原料,是家常珍蔬,又是席上佳肴,中医认为其可治消渴,利水道,益气。医学报告认为常吃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压、便秘、糖尿病等症,并有抗癌作用。在烹调当中多于烧、炒、腌制做风味北方小菜用。一般在北方多作配料。
(3)白果,又叫灵眼。为银杏的种子。营养成分主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以及多种氨基酸。有抗结核作用。对于葡萄菌、链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
功能主治:敛肺气、定咳喘、止带浊、缩小便、治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淋病、小便频繁。
宜忌:有实邪者忌服。多食有毒。在烹调中多作甜食类。
(4)百合,又叫白百合、蒜脑薯、韭番(fān)、重迈、中庭、重箱、摩罗、中逢花、强仇等名。也有些地区叫百合蒜、夜合花、白花百合。生长于土壤深肥的林边或草丛中。全国大部分有栽培。主要营养成份蛋白质21.29%、脂肪12.43%、淀粉3.61%、还元糖11.47%、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
药用功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治肺痨久嗽、咳唾痰血、热病后余热未清、神志恍惚、脚气浮肿。
宜忌:风寒痰嗽,中寒便滑者忌服。百合鳞茎含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及淀粉。应蒸、煮后食用。在烹调中可用于炒、炸、配菜等。
三、陆产藻、菌类
陆产藻、菌类大部分指木耳、黄耳、银耳、发菜、口蘑、猴头蘑、松伞蘑、白蘑等。这些原料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也是很好的烹调原料。有的是人工栽培,有的是野生,在干制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人工晒干、风干。
(1)木耳:又叫黑木耳,栭(er)、栮(er)树鸡、木枞、木檽、云耳,福建一带又称丝耳子。寄生于阴湿、腐朽的树干上。可人工栽培。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营养成份:木耳每市斤含蛋白质53克、脂肪1克、糖的含量很多,含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
药用功能:凉血、止血、治肠风、血痢、血淋、崩漏、痔疮。宜忌:大便不实者忌。在纲目记有小毒。在《本草求原》中记有小毒。在烹调中多用于炒、配料等用途。
(2)银耳,又叫桑鹅、五鼎之、雪耳、白木耳。营养成分含蛋白质10%,碳水化合物约65%,无机盐约4%,维生素B、粗纤维、硫、磷、铁、镁、钙、钾等。药用功能,滋阴、润肺、养肾、生津、治虚劳咳嗽、痰中带血、虚热口渴,宜忌:风寒咳嗽忌用。在烹调中适于炒、蜜汁、作配料等用。
(3)发菜,又叫头发菜,旃毛菜、毛毛菜、地毛等名称。著名山珍之一,筵席菜的上等原料。营养成分丰富,高于地耳。干品碳水化合物约占56.5%、蛋白质约21.1%、钙、铁含量高为蔬菜中罕见。中医认为其可除热祛湿,对高血压和妇女病有一定医疗作用。在烹调方法上多用拌、作汤、配料之用。
(4)猴头蘑,也叫对脸蘑、猴菇、猴菜、鸳鸯对口蘑、阴阳蘑、猬菌、虎守蘑、云南一带俗称羊毛菌、花菜菌等名称。属真菌类齿菌科植物。著名山珍,筵席上品。味鲜美,富含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平、利五脏、助消化。具抗癌功用,对胃癌、食道癌等有疗效,对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明显。在烹调上多用于拌、烧、蒸等烹调方法。
(5)香菇,又叫香蕈、台蕈、板栗菌、冬菰,广东省一带又称香信。属真菌类口蘑科植物。是世界著名的食菌,有蘑菇皇后的美称。可制菌油、酱油。它包括花菇、厚菇、平庄菇三等(种)。以花菇味最好,营养丰富,克香菇的营养价值相当于克牛肉,并含有18种氨基酸及多种有益健康的成份。可降低胆固醇、高血压、防治感冒、糖尿病、神经炎、肝炎,其具有防治癌症的作用。可益胃气、托痘疹。
宜忌:痧痘后、产后、病后忌之。在有些医药记有寒情,故宜忌。在烹调中宜炒、扒、蒸、炸、制馅、作配料等。
(6)松蘑,又称松口蘑、松伞蘑。老鹰菌、鸡丝菌、剥皮菌这三菌多是云南省一带的俗称。属真菌类口蘑科植物,是名贵野生食菌,被视为食菌之王。肉质细嫩,甜润甘滑,吃后余香满口,为筵席珍品,含有很多营养成份,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粗纤维等。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平,可益肠胃,理气、止痛、化痰。据医学报告,其抗癌效果达90%以上。适合于烧、炖、制馅等。
(7)草菇,又称兰花菇、南华菇、贡菇、稻草菇、秆菇、美味包脚菇、袋菇、麻菇、鲜菇。世界著名四大栽培食菌之一,我国产量占第一位。以菌苞未破,菌盖未出而形如鸡蛋的菌苞入馔。味极清鲜,爽脆滑嫩,夏令供市,北方罐头制品多。为家常及筵席佳蔬。含17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均有。维生素C含量每百克达毫克。具降固醇与抗癌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能消食去热、增进健康。在烹调中适合炒、烩汤、炖等方法。
第四节果品类
果品类是烹饪原料,古代对果品的概称指五种果品。中医认为五果为助(桃、李、杏、栗、枣)。旧时以果的性状区分的分类:指核果、肤果、壳果,桧果、角果五类。现分为鲜果、干果、果脯、果制品(果酱、果汁、果制食品等)受西方等国家影响,果在饮食行业不少品种。它不但可以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它所含的营养成分也十分丰富,是人们饮食行业当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
一、鲜果类
它包括面很广,我国常见的主要有桃、李子、杏、大枣、卢桔、樱桃、杨梅、山楂、荔枝、龙眼,猕猴桃,无花果、柚子、甜橙、番石榴、椰子、罗汉果、甜瓜、香蕉,苹果、梨、草莓果、海棠果、芒果、菠萝、黑枣、番桃等等。
(1)苹果,又称柰、频婆、柰子,平波、超凡子、天然子。按培植品种又分国光、富士、黄元帅等品种。主要成分含碳水化合物,其中大部分是糖,随品种而异,含糖量也不同。蔗糖约4%,还原糖6—9%,未成熟果实含淀粉,随着果成熟而消失。含酸约0.5%,有的还要多些,主要是苹果酸、奎宁酸、柠檬酸、酒石酸。芳香成分中醇类含92%。
药用功能:生津、润肺、除烦、解署、开胃、醒酒。
性味:甘、凉。宜忌:多食令人胪胀,病人尤甚。能升高血糖,故血糖高者注意。在烹调中多作甜菜类、果盘等。
(2)香蕉,又称蕉子、蕉果。为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果实。营养成份,果实含淀粉0.5%,蛋白质1.3%,脂肪0.6%,糖分11%,灰分1%,维生素A、B、C、E等。
药理功能:清热、润肠、解毒。治热病烦渴,便秘、痔血。
宜忌:不能多食,多食对胃肠功能有障碍。对未熟的香蕉不要食用。
性味:甘、寒。
治痔及便后血:香蕉二个,不去皮,炖熟,连皮食之。在烹调中的多于炸、果盘等。也作一些拔丝、密汁等菜肴。
(3)桔子,医药叫甜橙,异名叫黄果,橙子、新会橙、广橘、金柑、柑、广柑。现新培品种很多。营养成分,含维生素C量较高。也含钙、磷、铁、糖类、有机酸、生物碱,有机酸中主要为柠檬酸和苹果酸。
药用功能:下气消胀,产后乳汁不通,治妇人乳结不通,红肿结硬疼痛,恶寒发热,鲜煮捣汁点水洒服。
性味:性微温,味辛,微苦、甜。在烹调中可拔丝、蜜汁、果盘等方法。
(4)甜瓜,异名叫甘瓜、香瓜、果瓜、熟瓜。营养成分,含球蛋白、柠檬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C等。
药用功能:清暑热、解烦渴、利小便。有些医书记有微毒,有小毒,有记无毒,宜忌,脾胃虚寒、腹胀便溏者忌服。在烹调中多作甜菜类。
性味:甘、寒。
(5)甜石榴,异名天浆、甘石榴。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一种味甜的果实,按口味又分甜石榴、酸石榴。药用功能:甜石榴有生津止渴,杀虫。治咽燥口渴,虫积,久病。酸石榴有治滑泻、久痢、崩漏、带下。
宜忌:损人肺,不可多食。有些医书记多食生痰、作热利。多食损齿令黑。在烹调中作冷果盘多,也有作甜菜配料之用。
性味:甘酸涩、温。
(6)梨,异名叫快果、果宗、玉乳、蜜父。主要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香水梨等品种。营养成分含苹果酸、柠檬酸、果糖、葡萄糖、庶糖等。药用功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治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热咳,痰热惊枉,便秘。
宜忌:脾虚便溏及寒嗽忌服。
性味:甘,微酸、凉。在烹调中多用作甜食。
(7)桃子,异名叫桃实。为蔷薇科植物。
营养成分:果实食部每百克含蛋白质0.8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7克,粗纤维4.1克,灰分0.5克,钙8毫克,磷20毫克,铁1.0毫克,胡萝卜素0.01毫克,抗坏血酸6毫克,含苹果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
药用功能:生津、润肠、活血、消积、通月经。
宜忌:多食令人有热。桃与鳖同食,患心痛服术人忌食之。多食动脾助热,令人膨胀,发疮疖,腹热作泻。
性味:甘酸、温。《日用本草》记:味甘酸、微毒。在烹调中多作拔丝、蜜汁等。
(8)柿子,原产我国,已有0多年栽培历史,属柿树科。营养成分含蔗糖、葡萄糖、果糖。新鲜柿子含碘49.7%毫克。
药用功能:清热、润肺、止渴、治热渴、咳嗽、吐血、口疮。宜忌:凡脾胃虚寒,痰湿内盛,外感咳嗽,脾虚泄泻,疟疾等症均不宜食。柿不可同蟹同食。令人腹痛大泻。产后、病后、泻痢、痧痘后忌食。因其含单宁,遇蛋白质易凝结而不易消化,形成柿石症,故一次食量不宜过多。
性味:甘、涩、寒。在烹调中多用作甜羹。
(9)荔枝,异名叫离支、丹荔、火山荔、丽枝、水浮子、水晶丸、勒荔。属无患子科植物。营养成分含葡萄糖66%,蔗糖5%,蛋白质1.5%,脂肪1.4%,维生素C,苹果酸,精氨酸,色氨酸。
药用功能:生津、益血、理气、止痛、治烦渴、胃痛、疗肿、牙痛、外伤出血。泉州本草所记:壮阳益气,补中清肺,生津止渴,利咽喉,治产后水肿。宜忌:阴虚火旺慎服。多食则易致荔枝病,发热疮。如解荔热用荔枝壳烧水煎服。
性味:甘酸、温。在烹调中可制作蜜饯、果酱等类。
(10)桂圆,又称龙眼、圆眼、益智。属无患子科植物。主要产于南方。
营养成分含葡萄糖24.91%,蔗糖0.22%,酸类(以酒石酸汁)1.26%,蛋白质5.5%,脂肪0.5%,维生素C含量也较多。
药用功能:益心脾、补气血、安神,治虚劳羸(lei)弱、失眠、健忘、惊悸、怔忡。泉州本草所记能壮阳益气,补脾胃。治妇人产后浮肿,气虚水肿,脾虚泄泻。
宜忌: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
性味:甘、温。
在烹调中多配甜菜。
龙眼壳治心虚头晕,散邪祛风,聪耳明目。龙眼核治止血、定痛、理气、化湿。治创伤出血、疝气、瘰疬、疥癣、湿疮。
(11)菠萝,也称凤梨、黄梨。属凤梨科植物,热带四大名果之一。主要供鲜食,营养含菠萝朊酶,可帮助消化蛋白质。
药用功能:清暑、解渴、利尿,并可辅助治疗支气管炎。
宜忌:食用应加2%盐水浸渍,去除果肉皂素。有特异体质者,应注意防止食后过敏。不应多食,多食伤脾。
在烹调中可作甜菜类和其它菜的配摆。
(12)樱桃,异名叫含桃、荆桃、朱樱、朱果、樱珠。为蔷薇科植物樱桃树的果实。含糖类、樱花素。
药用功能:益气、祛风湿、治瘫痪、四肢不仁,风湿腰腿疼痛、冻疮。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浸酒服之,治左瘫右痪,四肢不仁,风湿腰腿疼痛。
宜忌:不可多食,令人发暗风。多食令人吐。
性味:甘、温。日用本草所记:其性属火,能发虚热顺嗽之疾,小儿尤忌。
在烹调中多作菜肴点缀。
(13)芒果,又称庵罗果、香盖、蜜望、望果(广东新语)、莽果、沙果梨、檬果等名。为漆树科植物芒果的果实。成分含芒果酮酸、异芒果醇酸、阿波酮酸、还元糖2.97—5.23%、蛋白质含0.4—0.9%,粗纤维0.90—1.24%,维生素C56.4—98.6%毫克,柠檬酸、草酸等。
药用功能:益胃,止呕,解渴,利尿。
宜忌:动风气,天行病后及饱食后俱不可食之,又不可同大蒜辛物食,令人患黄病。
性味:甘、酸、凉。芒果核可治疝气、食滞。在烹调中可作甜菜等。
(14)杨梅,异名叫圣生梅、白蒂梅、朱红、树梅。为杨梅科植物。
营养成分含葡萄糖、果糖、柠檬糖、苹果糖、草酸、乳酸。
药用功能:生津解渴,和胃消食,治烦渴,吐泻、痢疾、腹痛。
宜忌:切不可多食,甚能损齿及筋,不可和生葱同食。多食令人发热,血热火旺人,不宜多食。
性味:甘酸、温。
在烹调中作点缀菜肴和甜菜一类。
(15)柚,也称朱栾、胡柑、木繇(you)、苞、脬、文旦、香栾、雷柚、条、抛等名。属芸香科植物。品种很多,有沙田柚、文旦柚、坪山柚、四委抛、大红抛等。
成分含柠檬醛、芳樟醇、维生素C、糖类。
药用功能:治妊孕人食少并口淡,去胃中恶气,消食,去肠胃气。解酒精,治饮酒人口气。
性味:甘酸、寒。在烹调中可作餐后水果、柚皮均可作菜肴,有柚羹汤丸。豉汁柚皮。柚皮可治:化痰、消食、下气、快膈、冷痛、食滞、咳喘、疝气。
柚皮宜忌:孕妇及气虚者忌用。
(16)山楂,又叫酸楂、赤爪实、赤枣子、山里红果、酸枣等名。属蔷薇科植物。
营养丰富,维生素C在果品中仅次于鲜枣,高于其它果类。又含酒石酸、柠檬酸、山楂酸、苹果酸、蛋白质及脂肪。
药用功能:消食积、散辨血、驱绦虫。治肉积、痰饮、吞酸、泻痢、肠风。
宜忌:脾胃虚弱者慎服。生食多,令人嘈烦易饥,损齿,齿龋人尤不宜,脾胃虚,兼有积滞者,当与补药同施,亦不宜过用。气虚便溏,脾虚不食,二者禁用。服人参者忌之。
在烹调中可拔丝,作馅料,也作一些山楂酱、饮料一类。
二、干果类
(1)榛子,也称山板栗、棰子。属桦木科植物。我国特产干果,世界四大干果之一。主产东北地区。古时曾以之作粮,今作炒货,可佐茶料,肥香可口。含油量达45—60%,高于花生大豆。
功能补气,健胃、明目。果仁炒后可作糕点、糖果类、榛子乳脂等高级营养食品。也可炒榛子酱。
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平,可调中、开胃、明目。
(2)胡桃仁,又叫核桃仁、虾蟆、胡桃肉、万岁子等名。属胡桃科植物,为世界四大果之一,我国汉代引入。主要产南北方,南方产小胡桃,家桃多一些,北方产山胡桃多一点。
主要成份:含脂肪油40-50%,现化验含脂肪量高达63—69%,有些地方产的胡桃仁含脂肪还要多。含亚油酸甘油酯,混有少量亚麻酸及油酸甘油酯。含蛋白质15.4%,碳水化合物10%,钙0.11%,磷0.%,铁0.%,胡萝卜素0.17%,核黄素0.11%。
药用功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治肾虚喘嗽,腰痛脚弱,阳萎、遗精、小便频数、石淋。
宜忌:有痰火积热或阴虚火旺者忌服。不可多食,动痰饮,令人恶心、吐水吐食。多食动肾火,泄泻不已者禁用。
治疗尿路结石,胡桃仁4两,用食油炸酥,加糖适量混合研磨,使成乳剂或膏状。于一至二天内分次服完(儿童酌减)。连续服药至结石排出,症状消失为止。
对于泌尿系各部之结石,一般在服药后数天即能1次或多次排石,且较服药前缩小而变软,或分解于尿液中而使呈乳白色。因此认为本品可能有溶石作用。
性味:甘、温。胡桃壳治血崩、乳痈、疥癣。在烹调中可作拔丝、酥香胡桃,现多用糕点配料和炒货。
(3)杏仁,又叫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杏梅仁、杏扁。为蔷薇科植物。
为食品工业的优良原料,现市场出现有鲜杏仁、杏仁粉、杏仁酱、杏仁菜、杏仁糖、杏仁饮料等。杏肉含苹果酸,少量胡萝卜素,药用功能:润肺定喘、生津止渴。
宜忌:不可多食,生痈疖,伤筋骨。性味:酸甘、温。有些医书记有小毒。
杏仁药用功能:祛痰止咳、平喘、润肠。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
宜忌: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忌服。元气虚陷勿用,恐其沉降太泄。
性味:苦、温、有毒。
在烹调中多是用泡制过的和干制品,毒性微小。多用于拌、炸、配菜用。
(4)花生,又叫落花生、落花参、番豆、土露子、长生果、落地松、地金豆、落地生、土豆及地果、南京豆、番果。属豆科植物。在一些书归入干果类,便于查找。种子含脂肪油40—50%,含氮物质20—30%,淀粉8—21%,纤维素2—5%。
药用主治:润肺、和胃、治燥咳、反胃、脚气、乳妇奶少。治疗慢性气管炎,取落花生花2两,加水煎约10小时以上,过滤,浓缩到毫升,加糖。每日2次分服。10日为一疗程。治疗例,近期控制8例,显效74例,好转例,无效95例。
治疗冻伤,将花生外皮炒黄,研成细粉,每50克加醋毫升调成浆状,另取樟脑1克,用少量酒精溶解后加入调匀。涂于冻伤处厚厚1层,用布包好,治疗50例,一般23天即愈。
宜忌:体寒湿滞及肠滑便泄者不宜服。
性味:甘、平、无毒。
在烹调中可作花生酱、花生酥、炒、炸、配料、主食用也比较多。
(5)大枣,又叫干枣、美枣、良枣、红枣、枣子。
成分:果实含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粘液质、维生素A、B、C、微量钙、磷、铁等。药用功能:
(1)补中益气,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血虚萎黄,神志不安。本品甘温益气,入脾胃而调补中焦,常作为补益胃的辅助药。可以用大枣10-20枚,煎汤常服。
(2)养血安神:用于妇女脏躁,精神恍惚,无故悲伤。大枣功能补益脾胃,脾胃乃营血生化之源,化源充足,心得血养则神志安定。常用大枣10枚,甘草9克,淮小麦30克,煎服。
(3)缓和药性:在服用攻下药及各种作用猛烈的药物时,另服红枣或配以红枣同用可缓解药物的烈性,调和各药的寒热偏性。
宜忌:湿盛或脘腹胀满者忌用。食积,虫积齿病及废热嗽均忌服。多食患胀泄热渴。
性味归经:甘、渴、归脾、胃经。药理,大枣具有抑制中枢神经、保肝、强壮、降低胆固醇、抑制癌细胞增殖等作用。
烹调中多拔丝、蜜汁、主、副食配料等。
(6)松子,也称松子仁、海松子、新罗松子,为松科植物红松的种子。产于我国东北地区。
现代研究成份:含脂肪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
药用功能:
(1)润肺止咳:用于肺咳嗽症。以松子30克,胡桃仁60克,研为泥状,加峰蜜收膏,每服6克,食后开水调服。
(2)补虚,润肠通便:用于年老体虚大便无力及妇女产后大便秘结等症。本品润滑大肠而通大便,缓泻而不伤正气,尤其适用于虚秘之人。以松子同粳米煮粥吃即可奏效,或与胡桃仁、黑芝麻等同食。
使用注意:大便溏薄者不宜多食。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肺、大肠经。
在烹饪中多作配菜或糕点上食用。
(7)栗子,又称板栗、栗果、大栗、风栗、河东饭、家栗。属山毛榉科植物。我国原产干果之一,已有年栽培历史。南北方均产。
成分:果实含蛋白质5.7%,脂肪2.0%,碳水化合物62%,灰分1.3%,淀粉25%及维生素B,脂肪梅等。药用功能: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治反胃泄泻,腰脚弱、吐、便血、金疮、折伤肿痈。
宜忌:
孟诜:"栗子蒸炒食之令气拥,患风水气不宜食”。
《本草衍义》:“小儿不可多食,生者难化,熟即滞气隔食,往往致小儿病”。
《得配本草》:“多食滞脾恋隔,风湿病者禁用”。
栗毛球治丹毒、百日咳。
栗树皮治丹毒、癞疮、口疮、打伤。
性味:甘、温。
在烹调中可作红烧、拔丝等菜肴。
菜品赏析:1.朝鲜冷面
2.烧烤串
素食小院
一个
有温度的小院
关德财欢迎善男信女共同来随喜素食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