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梅雨季,又称黄梅天,持续连绵的阴雨天、气温高、湿气重是这个季节的主要特征,每年的6月中旬至七月上旬为梅雨季。
梅雨季节,闷热潮湿,儿童较容易遭受疾病侵袭。一般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包括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同时腹痛、吐泻等消化道疾病也较平时明显增多,一些抵抗力较弱的患儿甚至还会反复发作。
所以在这段时间,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给孩子做好以下防护:一、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以每年5-8月份高发,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粪便、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毛巾、水杯等等都可能被传染。而且手足口病得过之后还是可能再次中招。手足口病对2岁以内的宝宝伤害最大,它带来的并发症也较为严重,症状包括:手掌、足掌、足趾及口腔内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并伴有口痛、厌食、低热等症状出现。家长如果发现宝宝出现以上症状需要尽早就医。二、防呼吸道疾病
梅雨季节高温闷湿,很多家长都会开空调。所以呼吸道疾病还是会时常发生,主要是呼吸道感染,但通常混合感染多见,梅雨季容易滋生霉菌等微生物,病原体多,它们隐匿在空调、被子等生活用品中,成为引起儿童过敏、哮喘的诱发因子。家中如有患哮喘的宝宝,空调经过长期闲置后,要做好深度清洗后再使用。保持居室环境干燥。最好不要使用地毯、布艺沙发、纯毛毯;避免宝宝接触长毛绒玩具等。三、防腹泻
梅雨季节病毒和细菌活跃,孩子容易出现消化道感染。如果误食了变质食物,那就很可能造成细菌性肠炎。注意饮食卫生,不吃霉变食物。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合理督促宝宝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四、防湿疹
闷热的梅雨天气,癣病细菌和真菌较易繁殖,如果皮肤排汗不畅,就容易生股癣、手足癣、痱子、痤疮、汗疱疹等皮肤病。症状一般都是皮肤瘙痒、红肿、脱屑、水疱甚至刺痛等。梅雨季节,食物保鲜很重要
梅雨季节,食品保鲜成为妈妈们的头等大事。烧好的菜放不了多久,就会变质。砧板上的细菌,可能成为宝宝腹泻、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食物在10℃至65℃之间最容易霉变。因此,食物尽可能现做现吃。如果必须隔夜,最好放冰箱冷藏,然后吃时再加热。
梅雨季多吃一些具有祛风除湿的食物,如木瓜、冬瓜等。冷饮或太冰的食物在梅雨季最好最好不要给孩子吃。
梅雨季节,衣物要注意防霉
梅雨季节,物品容易腐败、发霉,并释放出难闻的味道,衣服也要防“霉”。否则容易滋生霉菌,导致人体疾病。
处理宝宝的衣物时,可以晾干后,再用吹风机吹干,保证宝宝皮肤的干爽。如果能在宝宝衣物的存放处,放一袋除湿包,就更加好了。
梅雨季节,尽量保持室内干燥
可以使用短时间的空调抽湿,但不能长时间开着空调。可将吸湿盒用于局部除湿,如放在壁柜、衣柜、鞋柜内。家具及时清除表面灰尘,可适当放一些干燥剂来保持干燥。
不要以为梅雨季节,家里就要天天关门关窗,不透一丁点儿风。这样子做是不对的,空气不流通更会导致螨虫的滋生。每天早晨和晚上室外湿度较高,所以建议中午时可以开窗通风。另外,梅雨季节不宜用水或者潮湿拖把拖地,如果地板不慎被雨水打湿,应及时用棉布吸干。
希望家长和小朋友们
在梅雨季节里
都可以做好健康防护
拥有灿烂美好的心情!
编辑:汤圆
因为爱责任在
高品质的教育
需要永不停歇地自我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