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2
日
周三
今年47岁的黄先生因为脚痒,去网上买了一些药水来涂抹,却怎么也不会想到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竟然引发了大麻烦,全身上下出现了一块一块的红色斑块,而且还痒得难受。黄先生找到了皮肤科主任王一枫,经过三周的诊治,黄先生终于不用为“痒”而痛苦。
“痒痒痒........”黄先生在王一枫主任这里就诊时,一边描述病情,一边还不停挠挠这边,挠挠那边。他告诉王主任,从今年开始,他的脚就有点痒,但是基本还能忍受,偶尔会抓一抓止痒。
等到天气开始热起来,白天穿着袜子,不太透气,脚上出汗多,痒起来那个叫难受,挠心挠肺的痒。到了晚上,那就更痒了,黄先生就不停的去抓挠,有时候一定要把脚抓出血来才肯停手。7月底的时候,黄先生无意中在网上看到有一种中药制剂很有效,就在网上了下单,自己在家用这个中药泡脚治疗。
可是,脚上的痒不仅没有治好,反而扩散到全身。黄先生的脚出现了红肿,并且不断的有透明的黏液渗出,全身出现了皮疹,并且越来越多。王一枫主任在看过黄先生的病情后,告诉他这是由于脚癣处理不当引起的自身敏感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是由于原发灶的真菌抗原经血流播散至其他部位,甚至全身,引起了丘疱疹、红斑渗出、大疱样、丹毒样及荨麻疹样皮疹表现,这是一种在临床很少见的皮肤病,对于这种疾病需要抗过敏和治疗原发灶同时兼顾。
王一枫主任对黄先生的治疗,选择在他创面破溃处用呋喃西林纱布换药,在脚部没有破溃的地方使用抗真菌药膏,同时口服小剂量激素再加抗过敏药物,躯干、四肢、瘙痒的皮疹使用强效的激素药膏,经过三周的持续治疗并定期复查,黄先生全身的皮疹已经消下去了,脚上的脚癣也治好了。
皮肤科主任王一枫介绍,夏季是潮湿闷热气候,非常适宜真菌的生长繁殖。每年一到这个季节,来医院治疗真菌感染的患者又多了起来。最常见的有三种:花斑癣、股癣和脚癣。
一.花斑癣
即花斑糠疹,俗称“汗斑”,是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质层引起的一种浅表真菌病。好发于青壮年胸背、面颈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大多数无症状,少数在炎热夏季、多汗或晒太阳后有轻度痒感。
皮损多呈对称或多部位分布,大小形状不一,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淡红或淡褐甚至灰黑色斑疹,表面覆少许糠状鳞屑,皮损消退后可遗留色素减退斑。
鉴别诊断:
1.玫瑰糠疹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常有一母斑,类似皮疹陆续成批出现。皮损为覆有糠状鳞屑的玫瑰色斑疹,其长轴与皮纹平行。具有自限性,病程一般为6~8周,愈后大部分不复发,也有一些免疫功能差的患者有复发的可能。
2.脂溢性皮炎。为好发于头皮、面部、背、腋窝等皮脂溢出较多部位的皮肤炎症,皮损表现为基底红斑,表面有油腻性鳞屑或结痂。病程慢性,伴不同程度瘙痒。
二.股癣
致病真菌侵犯腹股沟内侧所致的环状或半环状皮损统称为股癣。在股部内侧靠近外阴部位发生红斑,逐渐向周围蔓延,边界清楚,中央可自愈色素沉着。经搔抓后局部皮肤发生浸润、增厚呈苔藓化。皮损蔓延到下腹部、整个会阴及臀部。可波及阴囊、阴茎根部。
刮取鳞屑做真菌镜检见到菌丝,可确诊。股癣多数可能由足癣等自身传染来,预防应注意个人卫生,积极治疗原发病等。
三.足癣
足癣是发生于足趾间、足跖、足跟、足侧缘的皮肤癣菌感染。可分为三种类型:
1.丘疹水疱型
反复发针帽至粟粒大小丘疱疹或小水疱,水疱位置较深,疱液澄清,周围无红晕;疱壁厚而紧张、疱液清亮、散发或密集。数天后疱液吸收干涸后有环形脱屑。好发于足跖及足缘,剧烈瘙痒。
2.浸渍糜烂型
常见于趾间,局部浸渍发白,表皮剥脱后见基底红斑糜烂伴渗液,异臭,奇痒难忍。继发细菌感染者并发淋巴管炎、丹毒、蜂窝织炎等。
3.角化过度型
皮肤角化过度,粗糙无汗,有鳞屑,无水疱及脓疱,可有皲裂。好发于足跖、足缘、足跟。病程慢性,可剧烈瘙痒或无任何症状。
不正确的治疗,如使用皮炎平、乐肤液等等,可能最初会有瘙痒症状的好转,其实常常会导致局部脚癣皮损加重并发其他疾病:
1.并发细菌感染
淋巴结炎、淋巴管炎、丹毒、蜂窝织炎等;最近王一枫主任碰到3位这样的患者,患者瘙痒较明显,使用激素药膏、开水烫洗引起了局部红肿、发烧,其中一位患者发烧至39.5℃,需要住院治疗。所以脚癣治疗需要慎重,尤其渗出、糜烂时,注意创面的修复,抗真菌、抗感染同时兼顾。
2.并发自身敏感性皮炎
上例黄先生就是这个情况。
王一枫主任建议,如果有以上皮肤疾病,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提高免疫力、及早及时规范治疗,并勤换鞋袜,保持鞋袜干燥。皮疹范围大的,或者症状明显的,肝功能正常的,可口服抗真菌药,再外涂药膏联合使用,可以减少患者的复发,提高治愈率。医院的皮肤科医师处就诊,正规、足疗程治疗,往往才是最佳途径。
来源:医院
往期精彩内容,尽在阅读原文
喜欢就点一下“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