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皮肤科门诊,经常遇到病人询问:“医生,我脚痒还有水疱,难受极了,能不能看好呀?医生,我去年“脚气”好了,今年怎么又发生了啊?医生,“脚气”能不能根治啊?”
夏天来了,有些高发疾病就来了,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今天就来普及下“脚气”的相关知识。
定义
足癣(俗称脚气)是指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真菌感染,主要累及趾间、足跖、足跟、侧缘。
病原菌
足部的致病菌是皮肤癣菌,包括小孢子菌属,毛癣菌属和表皮癣菌属。其中80%以上为红色毛癣菌属,其次是须癣菌属、絮状表皮癣菌属等。
本病感染因素
⑴自身生长。由于穿鞋穿的过紧、过热、潮湿不通风。在夏季较热的气候情况下,在足部趾缝处很容易生长出真菌。
⑵物体传染。互相穿鞋、穿袜,公共浴池洗澡、公用浴巾、木盆、拖鞋等,都易感染真菌。感染后未引起重视或治疗不彻底,不重视预防,使得足癣反复感染,时好时坏,迁延不愈。
临床表现
⑴水疱鳞屑型
此型最常见,好发于趾间、足跖、足侧(缘),皮损初起为针尖大小深在水疱,疱液清,疱厚而发亮,呈现群集或散在分布,不易破裂,周围无红晕,瘙痒明显。数天后水疱基本吸收,其中一部分水疱干燥后脱屑,也有部分水疱融合为大水疱,皮损扩展蔓延,形成继发感染。
⑵角化过度型
好发于足跟。局部多干燥,皮损处角质增厚,表面粗糙脱屑,纹理加深,易发生皲裂、出血,皮损还可向足背蔓延。一般无瘙痒,有皲裂时疼痛。
⑶浸渍糜烂型
又称间擦型。好发于趾缝,尤以第3-4和4-5趾多见。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并露出潮红糜烂面甚至裂隙。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继发细菌感染时有恶臭味。
预防
足癣可以治愈,但容易复发和再感染,良好的健康教育对预防足癣、降低复发、减少传播至关重要。
⑴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足部干燥,穿透气性好的鞋袜。勤洗脚,勤换袜子,保持鞋袜的干燥。
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意用别人的拖鞋、脚盆、擦脚布等,鞋袜、擦脚布要定期更换清洗,并尽量在太阳下曝晒,保持生活用品的清洁干燥。避免到不清洁的浴池、游泳池洗浴和游泳。
⑶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防止相互传染。
治疗
轻症者,一般外用抗真菌药即可,如特比奈芬乳膏、奈替芬乳膏,复方碘苯甲酸涂剂等,皮损消退后再用2周以减少复发。重症者,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奈芬,效果良好。但应注意,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更多皮肤问题欢迎来院咨询!撰稿人介绍
应望春
防治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主治医师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会员
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历。曾到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进修学习,从事皮肤病性病临床工作多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有1篇论文在省级杂志上发表。
擅长领域
各种常见皮肤病和疑难皮肤病的治疗,特别对女科的各类疾病有较高的造诣。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