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痒,荨麻疹,湿疹的皮肤问题药方

本组60例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52~76岁;病程15天一7年。本组病例均进行了系统检查,除外肝胆疾病、血液病、糖尿病、肠寄生虫等器质性疾病。治疗方法内服方:当归、生地各12克,红花、土茯苓、白鲜皮、女贞子、苦参、刺蒺藜、鸡血藤各8克,乌梢蛇6克,荆芥、甘草各5克。加减:发热口渴,皮肤红斑者,加丹皮、金银花、黄芩各10克;气虚乏力者,加黄芪、太子参各15克;便干便秘者,加大黄5克;手足心烦热者,加何首乌、白芍、熟地各10克。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15天为1个疗程。外洗方:苦参、地肤子、白鲜皮、蛇床子、玄明粉、刺蒺藜各30克。用法:水煎后,用毛巾或纱布蘸药液擦洗患处,每日2次,15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食荤腥海味,少吃油腻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体质差者药量酌减,内衣裤应尽量使用棉织品,勤换洗。

治疗效果疗效标准:痊愈;皮肤瘙痒停止,自觉症状全部消失,皮损完全消失;显效:症状消失,偶感轻微瘙痒,但不用服药;好转:自觉瘙痒症状减轻,能控制不搔抓,偶仍需服药止痒;无效:瘙痒无明显改善。疗效:本组经治疗,痊愈36例,占60%;有效12例,占20%;好转8例,13.33%;无效4例,占6.67%,总有效率93.33%。

皮肤瘙痒临床上较为常见,用茵陈和薄荷水煎外洗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一、治疗方法处方:茵陈20克,薄荷15克。用法:加水毫升,大火烧开,文火煎30分,晾凉后去渣留液。皮肤瘙痒处用纱布蘸茵陈薄荷汤湿敷20分钟,每日敷3次。二、体会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热利湿。药理学研究发现,茵陈有解热、抗炎的作用,可治风痒瘾疹,皮肤肿痒。薄荷是常用中药,幼嫩茎尖可作食物,全草可入药,治疗皮肤风疹瘙痒、‘麻疹不透等症。两者合用,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处方:黄芪15克,党参、当归各10克,白术、炙甘草各9克,陈皮、升麻、柴胡各6克。肢体酸痛者加桂枝6克,汗出不止者.加牡蛎15克,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主治:气虚身热。症见发热绵绵,恶风自汗,神祛气短,易受外感,面色发白,舌淡,苔白,脉细数而无力。此方共治疗60例患者,治愈50例,显效7例,无效3例。治湿疹经验方法:将大枣烧成炭,与等量生黄柏共研成粉,用芝麻油调匀,涂局部,如渗出液较多可撒干粉,每日2—3次。主治:湿疹。治扁平疣经验方法:柴胡、马齿菟各10克,黄芩、香附、木贼各6克。水煎2次,取汁毫升,早晚分服。剩余药液将纱布浸湿,敷于患处,每次30分钟。主治:扁平疣。

皮肤瘙痒由日光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湿疹、神经性皮炎等引起,其成因复杂。笔者临床运用水菖蒲煎液外洗,对皮肤瘙痒有较好的止痒效果。

方法:取水菖蒲g,鲜品加倍,加水0ml,煎沸10分钟左右,然后滤取药液,候温,待药液稍凉时,反复熏洗或用纱布蘸取药液涂擦患处,每次15分钟,熏洗后不要用水冲洗,将药物保留在皮肤上,一般1~2次即可止痒。

水菖蒲性温,味辛苦,有除湿健脾、杀虫止痒之功效,用水煎液外洗,对细菌感染、过敏、疥疮等引起的皮肤瘙痒,效果明显。

荨麻疹:

组成:苦参60克,土茯苓50克,蛇床子30克,黄柏30克,地肤子30克,时矾20克,五倍子20克,白鲜皮30克,花椒20克,薄荷20克,天仙藤30克,夜交藤30克,钩藤30克。用小型粉碎机加工成粗末备用。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养血润肤。

  适应证:湿疹,荨麻疹,药物性皮炎,老年皮肤瘙痒,手足癣,痤疮等。

  用法:每用药末50克,用棉布包好,扎紧口,勿使药物处漏,置于开水中浸泡数小时,沥干药袋,取浸液,兑入温水,置于澡盆洗澡或坐浴,亦可将浸泡后,装有中药五倍子、明矾药袋,擦洗疹痒处。每50克浸泡之药可用3日。

  方解:皮肤病常见的发病因素有风、湿、虫、毒,血瘀、血虚等。方中苦参、土茯苓、黄柏、一口盅清热燥湿;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花椒杀虫止痒;薄荷、钩藤祛风息风;天仙藤、夜交藤养血润肤通络;明矾、五倍子收涩敛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ouzuxuanajh.com/lxjszx/7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