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皮肤病也要来了。
晒多了,会得日光性皮炎;脱毛不当,会有毛囊炎;汗液蒸发不畅,会生痱子;蚊虫叮咬,可诱荨麻疹。
当然,即使什么都没做,手还是脱皮了。
昨天,有粉丝问我,一到换季手就脱皮是怎么回事儿?手痒,脱皮,脱到连指纹解锁都没法用了。
宝宝能怎么办?宝宝也很绝望。
很多人都怀疑,手上脱皮是不是跟缺少哪种维生素有关?
理论上讲,确实有点儿关系,维生素B是我们皮肤维持正常角化必不可少的原料。
但大家也别着急着去买维生素B,因为如果仅仅是手部脱皮,而身上其他皮肤都正常,那基本不用考虑这种情况。
也没有必要额外补充某种维生素。(如果严重偏食或者无法正常进食就另当别论了。)
其实,很多人手部脱皮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冬季全身皮肤都干燥,手部的角质层特别厚,就更容易缺水,尤其是指甲周围,表现最明显。
比如“长倒刺”就是一种很早表现出来的症状,遇到这种预警信号时,赶紧涂抹护手霜吧。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小朋友往往多见一些,那就是——自己啃的。
别奇怪,确实存在这样一种不好改的坏习惯,通常跟患者自身焦虑或一些情绪暗示有关,需要医生仔细问诊排查,更重要的是需要家人的关心和疏导。
此外,很多局部或全身性疾病也都会出现或伴有手部的脱皮现象。
很多疾病都会导致手部脱皮(屑),下面举几个例子,方便大家初步评估。
但要注意,理论毕竟只是理论,如果怀疑自己患病,医院让医生给诊断。
如果是从手指开始,渐渐出现一只手的掉皮,再慢慢传染至双手,有明显的瘙痒,手掌上还可以看到红斑,就要考虑是不是手癣了。
手癣和脚气一样有着很强的传染性,除了掉皮之外,还会传染到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甚至传染身边的人!
主要由共用拖鞋、浴巾等卫生用品传播
手癣都是因为真菌感染导致的,真菌以你表皮的角质细胞为食,就像放羊一样,吃完了这块儿吃那块儿,吃到哪儿,哪儿就脱皮,让人苦不堪言。
如果不确定自己得的究竟是不是手癣,那医院做一个真菌学的检测。
手出汗较多的人经常会出现手部水疱,水疱干了以后出现掉皮,即汗疱性脱皮,是皮肤湿疹的一种。
除了多汗以外,外界的刺激、接触过敏、感染、吸烟等有关,常表现为灼热感+瘙痒感,双手一起长出米粒大小的“水疱”。
对付这种汗疱疹引起的脱皮主要是去除可能的诱发因素。
用温水洗手、尽量不要使用肥皂,洗手后应擦干并马上使用保湿霜。
疱液透明,瘙痒或灼痛,伴手足多汗
治疗以保护剂为主,瘙痒或脱皮时可以外用激素软膏,症状严重加用水杨酸类制剂,或短期口服激素,非常有效。
这个问题看起来会比较严重,起病初始有点儿像汗疱疹,但后面范围逐渐扩大,出现大面积的薄纸样鳞屑和角质剥脱,比以上两种小打小闹邪乎多了。
原因也很复杂,有的人真的是解释不清,由于容易在暖热季节复发,往往会合并局部多汗,因此还被称为层板状出汗不良症。
脱屑严重有局部干燥不适感,常伴有多汗
虽然可以自愈,但反复发作非常常见,可以外用一些低浓度的角质剥脱剂或温和滋润的保护剂,以恢复正常角质代谢为主,特别严重的时候,短期激素治疗也是必要的。
很多患者会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类似皮损,表现为对称性的红斑、鳞屑,急性发作有点儿类似手癣。
可能会更肿,甚至有渗出,慢性反复发作则会出现局部皮肤的肥厚浸润,甚至苔藓化,手掌都会变厚变硬。
最大的问题是瘙痒难忍,而且复发率太高,就像个狗皮膏药黏住你。
湿疹:脓疱、脓痂;
皮炎;红斑,丘疹,水泡
至于原因,很难明确,而且因人而异,有的可能是季节相关,而有的可能跟局部接触有关,需要你自己好好在生活中慧眼识珠。
治疗方法会因人而异,因病情不同而异,总之,得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
若是近期接触太多刺激性的化学品(碱性偏强的厨房洗洁精、洗衣粉、洗手液、香皂等),皮肤最外层的保护层被破坏了,就会慢慢变干直到这层保护层“集体牺牲”。
红斑、肿胀、丘疹、水疱
为了避免手部皮肤受到“二次伤害”,掉皮期间最好少干点家务活哦,洗衣服或刷碗时可以戴个手套,每次洗手后都应该擦护手霜。
手上脱皮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大家千万不要不以为然,如果只是脱皮没有其他异常感觉,建议大家多吃蔬菜,及时补充维生素。
如果出现了皮肤炎症,医院接受治疗,并且在生活中,尽量保持手部清洁干爽。
????今日话题????
夏天最头疼的事情是什么?
扒一扒你们手头上清爽型护肤品!
以上就是今天的所有内容啦!
还想看更多精彩内容可以点击下面翻阅
???往期精彩??
—END—
点赞+在看的宝宝中奖几率UP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