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ldquo疫rdquo进行时哪

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华大地上肆虐,该疫情尚未确定是否与非典有关,再次引起了民众的恐慌,不少人又跑到药店抢购“板蓝根”,囤在家里喝,希望可以用来预防这种未知名的病毒感染。年1月31日晚,人民日报发布了一则微博: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一夜之间,网上的双黄连又被抢购一空!究竟吃双黄连口服液能不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请大家不要因为紧张而滥用药品,大部分清热解毒的中成药都或多或少有抗病毒的成分,双黄连的主要成分是苦寒药,这次病人辩证大部分属于寒湿疫,不能滥用苦寒药。中央指导小组亲自下场辟谣:双黄连对新冠病毒没有针对性,只是普通的清热解毒中成药,只能起到调节体内状态的作用。

国家卫健委不断及时更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年2月9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指出: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进行辩证论治,包括: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喜炎平注射剂、血必净注射剂、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汇总

以下整理了这几种中成药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1.藿香正气胶囊

(丸、水、口服液)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本品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皮疹、瘙痒、头晕等。

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饮食宜清淡。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吐医院就诊。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医院就诊。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金花清感颗粒

疏风宣肺,清热解毒。用于单纯型流行性感冒轻症,中医辨证属风热犯肺证者,症见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恶风或恶寒,鼻塞流涕,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数。

可见恶心、呕吐、腹泻,胃部不适、烧心、纳差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偶见用药后肝功能异常,心悸或皮疹。

运动员及脾胃虚寒者慎用。本品尚无研究数据支持用于体温≥39.1℃或血WBC11.0x/L,或中性粒细胞>75%,或重症流感者。既往有肝脏病史或服药前肝功能异常者慎用。服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服用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本品尚无研究数据支持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老龄人群。

3.莲花清瘟胶囊(颗粒)

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

尚不明确。

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风寒感冒者不适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有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医院就诊。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医院就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运动员慎用。打开防潮袋后,请注意防潮。

4.疏风解毒胶囊(颗粒)

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风热证,症见发热,恶风,咽痛,头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等。

偶见恶心。

目前尚无体温超过39.1℃时、白细胞总数10×/L的研究数据。结膜热、疱疹性咽峡炎、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不在本次研究范畴。

5.防风通圣丸(颗粒)

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风疹湿疮。

尚不明确。

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鱼虾海鲜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有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因服用或注射某种药物后出现荨麻疹等相似的皮肤症状者属于药物过敏(药疹),医院就诊。

5.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且不成形者,应酌情减量。

6.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医院就诊。

7.孕妇慎用,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8.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9.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医院就诊。

10.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1.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2.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3.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4.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6.喜炎平注射剂

清热解毒,止咳止痢。用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等。

根据上市后监测,本品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

过敏反应:潮红、皮疹、瘙痒、呼吸困难、憋气、心悸、紫绀、血压下降、喉水肿、十分罕见的过敏性休克等。

皮肤及其附件:荨麻疹、斑丘疹、红斑疹、局部红肿、血管性水肿等。

全身性:畏寒、寒战、颤抖、发热、苍白、多汗、疼痛、乏力、水肿等。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口干、胃不适、肝生化指标异常等。

呼吸系统:胸痛、胸闷、憋气、呼吸急促、咳嗽等。

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胸痛,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

神经精神系统:头晕、头痛、抽搐、麻木、震颤、昡晕、耳鸣、惊厥、烦躁、嗜睡、失眠等。

用药部位:皮疹、疼痛、麻木、瘙痒、静脉炎等。

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使用者应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严格掌握用法用量。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本品为中药注射剂,保存不当可能会影响药品质量。用药前和配制后及使用过程中应认真检查本品及滴注液,发现药液岀现浑浊、沉淀、变色、结晶等药物性状改变以及瓶身有漏气、裂纹等现象时,均不得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

本品应单独使用,禁止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如确需要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本品的间隔时间,在换药时建议冲洗输液管,以防药物相互作用。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情况、用药史和过敏史。

有家族过敏史者、过敏体质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老人、哺乳期妇女、儿童、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并加强监测。1至2周岁以下幼儿使用本品应慎重。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7.血必净注射剂

化瘀解毒。用于温热类疾病,症见发热、喘促、心悸、烦燥等瘀毒互结证;适用于因感染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也可配合治疗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的脏器功能受损期。

过敏反应:皮肤潮红、皮疹、瘙痒、呼吸困难、心悸、紫绀、血压升高或下降、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全身性损害:过敏性休克、寒战、发热、面色苍白、乏力、大汗、抽搐。

皮肤损害:皮肤变态反应、皮疹、瘙痒、皮肤潮红。

心血管系统;心悸、紫绀、血压升高或下降、心律失常。

神经系统:头晕、头痛。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胸闷、憋气、气促、咳嗽、喉头水肿。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功能异常。

泌尿系统:尿频、尿急、尿痛、血尿。

其他:面部水肿、结膜充血、流泪异常、静脉炎、腰痛、背痛、局部麻木。

在治疗由感染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时,在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本品。本品须按说明书规定稀释后使用,且应现配现用。使用本品前应认真检查药品以及配置后的滴注液,发现药液岀现浑浊、毛点、絮状物、沉淀物等药物性状改变以及瓶身细微破裂者,均不得使用。本品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本品应单独使用,禁止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谨慎联合用药,在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须用50ml0.9%氯化钠注射液间隔。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ouzuxuanajh.com/lxjszx/59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