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
图1:男,32岁,病史6年。双手背、指背对称性角化过度性黑褐色斑片,略有增厚,似污垢状,皮纹明显,边界清楚,无浸润感。
图2:腕内侧皮损。
图3:浸水后皮损变白。
图4:男,25岁,病史4年,表现为棕褐色皮损,浸水后明显发红。说话
我国人口众多,皮肤病病种丰富,但由我们中国学者首先发现并令名的皮肤病却是很少。对称性肢端角化病是难得的一个,年由姜袆群、朱晓浚等首先描述令名[1,2],如果是日本人,恐怕会称为“姜朱病”。
对称性肢端角化病皮损呈污垢状,患者经常因为手总洗不干净的主诉来就诊,临床上具有以下特点:①皮损好发于肢端,如手背、指背、腕内侧,可累及足背及踝内侧;②对称性发病;③为棕褐或棕黑色的色素沉着斑,角化过度,少量脱屑,界限清楚,无浸润;④浸水后3~5min皮损发白;⑤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好转,夏季加重;⑥常青春期后发病,常伴有寻常型鱼鳞病个人史或家族史。对称性肢端角化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有一定效果,提示可能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也有一定关系,也有认为与马拉色菌感染有关。临床上需与水源性肢端角化病、黑棘皮病、掌跖角化症等鉴别诊断。参考文献:
1.姜袆群,曾学思,薛燕宁,等.对称性肢端角化病—一种新命名的皮肤病[J].临床皮肤科杂志,,37(7):?.
2.朱晓浚,李希清,杨容青,等.表现为色素性对称性肢端角化性皮损的一组患者临床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41(8):?.
免责声明:本栏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