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牛马观察
照片里,有一个二十出头的大学生,一对近五十岁的父母,一个外公,一对爷爷奶奶,一对曾祖父曾祖母,一家八口只一个年轻人。假如这个年轻人找对象的时候再找一个跟他一样独生子女,那真是恐怖中的恐怖了。换位想一想,我要是他,面对身后这七位长辈,想想他们养老送终的责任都在自己肩上,该是怎样的心情?这张全家福,暴露的不仅仅是长期独生子女的弊病,更暴露了中国人目前一个最大的危机。年3月,著名人口学家翟振武在权威期刊《人口研究》上发表论文称:如果全面放开二孩,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万,总和生育率将达到4.5。
翟振武是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获得过中国人口学界的最高成就奖——中华人口奖。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人口学专家,翟振武旗帜鲜明地反对全面放开二孩。年7月,国家卫计委官员杨文庄在新闻发布会上也采纳了翟振武的数据,认为如果全面放开二孩,将会累计多生出余万人,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造成很大影响。可就在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年中国出生人口仅为万人,远低于卫计委此前预测的万(中值),更不用说翟教授预测的万了。(卫计委此前预测的数据)原本以为全面放开二孩的头几年,被计划生育压制多年的需求将会释放,中国的新生人口会出现一波大爆发,然而年的新生人口甚至比年还少了63万人。这不太正常。于是我又去查了一下二孩的数据,发现年二孩数量比年增加万。比重首次超过一半,达到了51.2%,这就意味着一孩的数量比上一年减少了万。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正在显著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你去翻一下中国历年的出生人口数据就会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未来十年,育龄高峰期女性数量将减少约40%。
在数量下降和意愿下降的双重影响下,真的很有可能会如梁建章预测的那样:中国的出生人口将从年开始,以每年减少30万到万的速度进入雪崩状态。(年-年出生人口数据)02中国的人口危机并不是没有预兆。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年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22。所谓的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女性,在育龄期间(国际传统上一般以15岁至44岁或49岁为准)生育子女的平均数量。
一个国家想要完成正常的世代更替,总和生育率一般不能低于2.1。1.22这个数字不仅低于欧洲发达国家,甚至比“少子化”现象严重的日本还要低。然而,计划生育部门以存在大量黑户(漏报瞒报人口)为由,强行将总和生育率上调到1.8。当时的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说:“根据大多数学者的意见,我们国家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应该在1.7—1.8之间,这是经过科学测算的数据,不是哪个人说的,更不是我个人说了算的数据。当然有个别专家认为中国生育率不是1.7—1.8,是1.5,当然这毕竟是个别人的观点。”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当年的生育率只有1.18(其中“城市”为0.,“镇”为1.,“乡村”为1.),接近此前抽样调查的1.22,即便考虑到存在瞒报漏报,计划生育部门强行调高到1.8,这个数据无疑是错得离谱!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年3月,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在新闻发布会中竟然公开表示,中国的生育情况“完全符合预判”,中国不缺人口,而且未来一百年都不缺。随着年出生人口数据出炉,卫计委再一次被打脸。03比新生人口数量下降更让人担忧的是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飞速进入老龄化。根据国际通行惯例,当一个国家(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时,即意味着这个国家(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中国13.74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有2.2亿,占总人口比例16.1%;65岁及以上人口数1.43亿人,占比10.5%。
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已达到国际标准的1.5倍,更可怕的是老龄化程度还在不断加速。年,IMF推演了中国-年的人口结构变化。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资料来源:IMF根据IMF这一预测,到年时,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将超过1/3,而这一预测是基于1.8的总和生育率进行推演的。年,美国人口普查局也对中国的人口结构进行了分析,老龄化程度比IMF的预测更加让人触目惊心。再过二三十年,满大街都将是老年人,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少,社会活力不断下降。而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养老会不会出大问题?当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