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软膏剂的制备及软膏剂的体外释药

网站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shcymc.com/2020/hongguanjingji_1205/34103.html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方法

2.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了解药物加入基质中的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4.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不同类型软膏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软膏剂是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外用半固体剂型。基质占软膏的绝大部分,它除起赋形剂的作用外,还对软膏剂的质量起重要作用。

常用的软膏基质可分为三类:①油脂性基质:此类基质包括烃类、类脂及动植物油脂。此类基质除凡士林等个别品种可单独作软膏基质外,大多是混合应用,以得到适宜的软膏基质。②乳剂型基质:系由半固体或固体油溶性成份,水(水溶性成份)和乳化剂制备而成。③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水溶性基质是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水溶性物质所组成。常用的有甘油明胶、纤维素衍生物及聚乙二醇等。

本实验是采用水杨酸为药物,制成不同类型的软膏。

软膏剂发挥治疗作用的首要条件是混合在软膏基质中的药物需要适当速度和有足够的量释放到达皮肤表面。因此,药物自软膏基质的释放速度是影响软膏剂作用的因素之一,可以通过研究药物从基质中的释放速度来评价软膏基质的优劣。药物从基质中的释放有多种体外试验测定方法,其中琼脂扩散法为应用较多的一种。琼脂扩散法是采用琼脂凝胶(或明胶)为扩散介质将软膏剂涂在含有指示剂的凝胶表面,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定药物与指示剂产生的色层高度来比较药物自基质中释放的速度。扩散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可用Lockie等的经验式表示:

y2=KX

式中:y为扩散距离(mm)、X为扩散时间(h)、K为扩散系数(mm2·h-1)。

以不同时间呈色区的高度的平方(y2)对扩散时间(X)作图,应得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此直线的斜率即为K,K值反映了软膏剂释药能力的大小。

三、仪器和材料

1.仪器:研钵,水浴锅,试管(4支),蒸发皿

2.材料:水杨酸,凡士林,羊毛脂,硬脂酸,吐温-80,司盘-80,液体石蜡,琼脂,三乙醇胺,单硬脂酸甘油酯,甘油,OP乳化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三氧化铁试液,尿素,硬石蜡,山梨酸,蒸馏水

3.实验动物:家兔

四、实验内容

1.油脂性基质

(1)处方:

水杨酸

0.75g

凡士林

15g

(2)制法:用水浴将凡士林熔化,待温度降至60℃左右,加入研细的水杨酸,边加边搅拌(或研磨)至凝固。

2.O/W型乳剂基质

(1)处方:

水杨酸

2.0g

羊毛脂

0.4g

硬脂酸

4.8g

三乙醇胺

0.16g

单硬脂酸甘油酯

1.4g

吐温-80

0.04g

凡士林

2.4g

蒸馏水

加至40mL

(2)制法: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凡士林、羊毛脂为油相,置于蒸发皿中,水浴上加热至80℃,另将三乙醇胺、吐温-80、蒸馏水置烧杯中,水浴加热至80℃。将水相缓缓倒入油相,水浴条件下不断搅拌至乳白色半固体状,室温下搅拌至冷凝,分次加入水杨酸,混匀。

3.W/O型乳剂基质

(1)处方:

水杨酸

1.0g

液体石蜡

9.0g

甘油

3.0g

OP乳化剂

0.1g

蒸馏水

4.0mL

司盘-80

0.1g

单硬脂酸甘油酯

2.5g

尼泊金乙酯

0.g

石蜡

1.0g

(2)制法:将甘油、蒸馏水置于适当的容器内,加热至70~80℃;将单硬脂酸甘油酯、石蜡、液体石蜡、OP乳化剂和司盘-80等混合加热至70~80℃使熔化。将水相缓缓加到油相中,不断搅拌至冷凝;将水杨酸研细,分次加入上述基质研匀即得。

4.水溶性基质

(1)处方:

水杨酸

1.3g

甘油

3.0g

羧甲基纤维素钠

1.2g

蒸馏水

加至20g

(2)制法:将羧甲基纤维素、甘油置于乳钵中研匀,加适量蒸馏水使溶解,加蒸馏水至全量,分次少量加入水杨酸。

5.水杨酸软膏剂的体外释药试验

(1)格林氏溶液的配制:

氯化钠

0.85g

氯化钙

0.g

氯化钾

0.03g

蒸馏水

加至mL

(2)含指示剂的琼脂凝胶的制备:称取琼脂2g加入到mL煮沸的林格氏溶液中,搅拌溶解,趁热用纱布过滤除去悬浮杂质。降温至60℃,加入三氯化铁试液3mL(按照中国药典配制),混匀,立即沿壁倒入内径一样的4支小试管(试管长约10cm),不得产生气泡,每管上端留1cm长的空隙供填装软膏,直立静置,室温冷却成凝胶。

(3)软膏释药试验:在装有琼脂的试管上端空隙处,用软膏刀分别将不同类型的水杨酸软膏(油脂性基质、O/W型乳剂基质、W/O型乳剂基质、水溶性基质)填装入内,填装时应铺至与琼脂表面密切接触,并且应装至与试管口齐平。装填完后应直立放置并于0.5、1、2、3、4h观察和测定呈色区的高度,记录于表5-1。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用呈色区高度(即扩散距离y)的平方为纵座标,时间为横座标作图,拟合一直线,求此直线的斜率即为扩散系数K,填入上表,K值大释药速度越快。测得不同软膏的扩散系数K,比较各软膏基质的释药能力。

6.尿素乳膏(全校开放性实验1)

(1)处方(g量):

尿素

11g

OP乳化剂

1mL

硬石蜡

10g

甘油

5mL

山梨酸

0.1g

司盘-60

0.5g

吐温-80

0.5mL

凡士林

20g

硬脂酸

10g

蒸馏水

适量

(2)制法:取硬脂酸、硬石蜡、凡士林、司盘-60水浴加热使其熔化,80℃保温;另将甘油、吐温-80、OP乳化剂、蒸馏水、山梨酸混合并水浴加热至80℃,缓缓加入上述油液内并不断搅拌直至冷凝成膏状。取尿素用水适量溶解,加等量基质研匀,分次加剩余基质至全量研匀,即得。

(3)作用与用途:用于手、足皲裂,包括角化型手足癣所引起的皲裂,亦可用于寻常性鱼鳞癣、先天性鱼鳞癣,老年性干皮病,进行性指掌角皮炎等。

(4)用法与用量:外用,涂患处适量,一日1-2次。

(5)质量要求:本品应为白色、质地细腻,具适当粘稠性,易涂布于皮肤或粘膜上而不融化,但能软化,无不良刺激,无粗糙感。

(6)定性鉴别:采用化学反应法鉴别尿素。

(7)检查:

最低装量检查:取供试样品5个,除去外盖和标签,容器外壁用适宜的方法清洁并干燥。分别精密称定重量,除去内容物。容器用适宜的溶剂洗净并干燥,再精密称定空容器的重量,求出每个容器内容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应不少于标示装量,且每个容器装量,应不少于标示装量的93%。如有1个容器装量不符合规定,则另取5个复试,应全部符合规定。

酸碱度:取供试品加乙醇振摇,所得溶液遇酚酞或甲基橙均不得变色。基质pH不大于8.5。

稳定性:取供试样品装入带塞试管中,分别于55℃恒温放置6h、-15℃恒温放置24h,观察有无液化、粗化、分层等现象。将供试品置于l0mL离心管中,离心30min(r·min-1),应无分层现象。

刺激性:剃去兔背上的毛约2.5cm2,休息24h,待剃毛产生的刺激痊愈后,取供试样品0.5g均匀地涂布于剃毛部位。24h后观察有无水疱、发疹、发红现象。每次试验在3个不同部位同时进行,每一试验进行数次,同时用空白基质作对照。另外,将供试品敷于手臂及大腿内侧等柔软的皮肤表面,24h后观察该部位皮肤的反应。若引起疼痛、红肿等不良反应,不宜使用。

微生物限度检查:根据《中国药典》年版(四部)通则5项下检查,不得检出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用于溃疡面及破裂创面的软膏不得检出破伤风杆菌。每克含细菌数不得超过个,含霉菌和酵母菌数不得超过个。

7.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全校开放性实验2)

(1)处方(10g):

盐酸林可霉素

5mg

盐酸利多卡因

4mg

卡波姆

12mg

乳酸依沙吖啶

0.2mg

甘油

50mg

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

0.5mg

水溶性香精

0.8mg

着色剂亮蓝

0.02mg

碳酸氢钠

12mg

去离子水

适量

乙醇

适量

(2)制法:将卡波姆与部分水混合,至溶胀完全后,再与盐酸林可霉素、甘油、盐酸利多卡因、乳酸依沙吖啶、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香精、着色剂、剩余水和乙醇混合。利用碳酸氢钠调节pH值到7.0~9.0,混合即得。

(3)作用与用途:用于轻度烧伤、创伤及蚊虫叮咬引起的各种皮肤感染。

(4)用法与用量:外用,涂搽患处,一日2~3次。

(5)国家药品标准

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LinkemeisuLiduokayinNingjiaoLin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ouzuxuanajh.com/jhszx/6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