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索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
疗法一
揉腹:患儿仰卧。医者中指放于神阙、天枢穴,食指放于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3分钟为宜,顺时针方向揉腹5分钟。
揉足三里:患儿仰卧,双下肢微屈。医者以两拇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足三里穴,力度以皮肤凹陷2毫米为宜,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旋揉2分钟,频率80~次/分钟。
揉背俞穴:患儿俯卧。医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分别放于脾俞、胃俞、三焦俞,力度以皮肤凹陷1~2毫米为宜,点揉2分钟,先左侧,后右侧。
捏脊:患儿俯卧。医者两拇指桡侧缘顶住患儿背部皮肤,余四指放于拇指前方,十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沿两侧膀胱经,先从大柕穴开始向下至下髎穴重复捏提6~9遍,再从下髎穴向上至大柕穴处重复捏提3~6遍,结束治疗。
操作间隔:根据年龄、体质强弱不同,调节用力的大小。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天为1疗程。
主治:小儿伤食泻。
疗法二
操作规程:补脾经次,补大肠次,推三关50次,揉外劳宫次,揉脐及天枢5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振腹1分钟,常规手法捏脊8遍,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膀胱俞,每穴各50次,揉龟尾50次,推上七节骨次。
操作间隔: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天为1疗程。
主治:寒湿泻。
疗法三
操作规程:补脾经次,清大肠次,清天河水50次,退六腑1OO次,顺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揉脐及天枢50次,揉龟尾50次,推下七节骨次,推脊30次。
操作间隔: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天为1疗程。
主治:湿热泄。
疗法四
操作规程:揉板门次,补脾经次,清胃经次,清大肠次,清小肠次,运内八卦50次,推四横纹50次,顺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摩中脘50次,揉脐及天枢各50次,揉龟尾次,推下七节骨次,推脊30次。
操作间隔: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天为1疗程。
主治:伤食泄。
疗法五
操作规程:补脾经次,补大肠次,板门推向横纹次,逆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振腹1分钟,三指揉脐、气海和关元次,常规手法捏脊10遍,按揉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血海、足三里,每穴各50次,揉龟尾次,推上七节骨次。
操作间隔: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天为1疗程。
主治脾虚泄。
疗法六
操作规程:补脾经次,补肾经次,推三关次,揉外劳宫50次;按揉百会5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揉脐及丹田各50次,常规手法捏脊10遍,按揉脾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每穴各50次,揉龟尾次,推上七节骨次,擦命门、八骼,以透热为度。
操作间隔: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天为1疗程。
主治:脾肾阳虚泄。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