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在医学上又称“足癣”,俗称“香港脚”,通常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的真菌感染。它可以表现为足跟的角质增厚、脱屑、小红丘疹,也可以表现为足趾间的脱皮、渗液。通常伴随一定程度的瘙痒,令人烦恼。治疗足癣最简单的还是局部治疗,也就是外用涂抹药膏,单纯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起效快、费用低,安全性好。
1.目前临床常用的外用抗真菌药物有:
咪唑类
如咪康唑、酮康唑、联苯苄唑、克霉唑、益康唑等。根据不同的药物,可外用每日1-2次,一般疗程需要4周。
丙烯胺类
如特比萘芬、萘替芬、布替萘芬等。由于该类药物在体外对皮肤癣菌的抗菌活性较强,每日1-2次外用,一般疗程2-4周即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其他类
包括阿莫罗芬、环吡酮胺、利拉萘酯等,外用每日1-2次,一般疗程需要4周。
角质剥脱剂
包括水杨酸等,可联合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鳞屑角化型手足癣患者。
2.如何使用常用的脚气药膏?
硝酸咪康唑乳膏
足癣局部用药时,涂搽于洗净的患处,早晚各1次,通常需要2~5周时间,待症状消失后,切记仍然需要继续用药10天,以免复发。但是早晨涂抹比较麻烦,因为要穿袜子鞋子,涂抹的药膏会被摩擦掉,这时可以将硝酸咪康唑乳膏和硝酸咪康唑散联用,早晨将硝酸咪康唑散撒于鞋袜里,晚上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用药部位如有灼烧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联苯苄唑乳膏
每日使用一次,最好是在晚上休息前使用。在患处皮肤涂一薄层并摩擦促使其吸收。为达到持续的疗效,联苯苄唑乳膏必须按时使用且要达到足够的疗程。脚的真菌病,运动脚(脚癣、脚趾间癣)常规疗程为3周。使用时需注意:不得接触眼睛;患处有糜烂、渗液和皲裂时慎用;应用后用药部位可能出现疼痛及外周水肿等,停药后即可消失。
酮康唑乳膏
每天局部涂抹1-2次,用药后可很快见效,但是为了减少复发,通常需连续使用4-6周。如果每天早晨的那一次不方便涂抹药膏,也建议每天早晨出门前,可以把抗真菌的药粉撒在鞋袜里面。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不得用于皮肤破溃处;不宜大面积使用;过度频繁使用可引起灼烧感、红肿、停药可使之消退。
复方酮康唑乳膏
含丙酸氯倍他索,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和止痒功效。每天局部涂抹两次,通常需连续使用4周。使用时需注意: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病毒性感染如疱疹、水痘等禁用;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丙酸氯倍他索是一种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会导致局部皮肤萎缩及皮肤色素沉着(一般是黑褐色,偶见粉红色),故不建议长期使用。
盐酸特比萘芬乳膏
一日两次,涂于患处,并轻柔片刻。疗程1-2周。注意:哺乳期妇女禁用,孕妇慎用;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不得用于皮肤破溃处;本品涂敷后不必包扎;用药部位如有灼烧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阿莫罗芬乳膏
每日晚间涂抹一次,持续使用直至观察到临床状况痊愈,仍应继续坚持数天。通常疗程不应少于2周,不应超过6周。使用时需注意:应避免孕妇或可能怀孕的妇女、禁用于哺乳期妇女使用;不能与口、眼睛、耳朵或粘膜接触。
生活
小
贴士
治疗时疗程一定要足够,瘙痒消失后还应继续用药1-2周;外用药期间,对患病皮肤尽量不洗烫,少用或不用肥皂盒碱性药物。同时需要注意良好的卫生习惯,如自用拖鞋、浴巾等,穿透气性好的鞋袜,手足避免长期浸水,保持鞋袜、足部清洁干燥。
撰文:黄春芝
审核:任艳丽
编辑:马伟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