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组直播课第六讲之病理学(肿瘤)
01PART
ONE
第十六单元口腔颌面部肿瘤
第一节牙源性肿瘤
一、成釉细胞瘤
生长局部侵袭性(临界瘤),最常见(占牙源性60%以上)的良性上皮性肿瘤,4种变异型:实性/多囊型、骨外/外周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单囊型。来源于5种上皮:成釉器、Malassez上皮剩余、Serres上皮剩余、缩余釉上皮以及牙源性囊肿的衬里上皮。注:根尖周囊肿不会转变为成釉器细胞瘤。
1)实性/多囊型:(经典的骨内型)
部位:下颌磨牙区和下颌升支部,囊壁内可见黄色或褐色液体。X线:单房或多房性,界限清楚,硬化带,可见牙根吸收,锯齿状。
周边:立方或柱状细胞,核呈栅栏状(同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排列并远离基底膜。
中央:呈多角形或星形,类似于星网状层细胞。
6种细胞类型:(绿葱,基棘颗角)
1:滤泡型:肿瘤形成孤立性上皮岛,极性倒置。
2:丛状型:肿瘤上皮增殖呈网状连接的上皮条索,间质囊性变。
3:棘皮瘤型:肿瘤上皮岛内呈现广泛的鳞状化生,有时见角化珠。(记住)
4:颗粒细胞型:肿瘤上皮细胞有颗粒样变性,嗜酸性颗粒。
5:基底细胞型:肿瘤上皮密集成团,呈树枝状
6:角化成釉细胞瘤:肿瘤内出现广泛角化(罕见)
2)骨外外周型:发生于牙龈或牙槽黏膜,不复发。
3)促结缔组织增生型:结缔组织显著增生,胶原丰富,排列成扭曲的束状,可见玻璃样变。
4)单囊型:(三型)Ⅰ型:单纯囊性型,囊壁仅见上皮衬里。Ⅱ型:伴囊腔内瘤结节增殖,瘤结节多呈丛状型成釉细胞瘤。(与多囊丛状相似)Ⅲ型:肿瘤的纤维囊壁内有肿瘤浸润岛,可伴或不伴囊膜内瘤结节增殖,囊壁可见上皮下玻璃样变或透明带。
二、牙源性角化囊肿
(来源于牙板上皮剩余,Serres上皮剩余)良性肿瘤,多见单囊或(多囊占10%),发生于下颌磨牙区及升支部,沿颌骨前后方向生长,舌侧膨隆。X线:单房或多房性透射区,边缘呈扇形切迹,边界清楚。囊内可含牙,牙根可有吸收。囊壁较薄,囊腔内常含有黄白色发亮的片状物或干酪样物质,较稀薄,呈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①衬里上皮为较薄,5~8层细胞组成,一般无上皮钉突;表面呈波浪状或皱褶状;
②棘细胞层较薄,基底细胞呈栅栏状排列远离基底膜(同成釉细胞瘤);
③纤维组织囊壁内有时可见微小的子囊和(或)上皮岛
五种原因高复发:1:囊壁薄、难摘;2:残留上皮高增殖;3:微小子囊卫星囊;4:生长局部侵袭性:5:口腔黏膜增值七、牙瘤(错构瘤)
牙瘤组织排列结构不同而分为混合性牙瘤和组合性牙瘤,混合性牙瘤多好发于下颌双尖牙和磨牙区,组合性牙瘤多好发于上颌切牙-尖牙区;混合性牙瘤由排列紊乱、相互混杂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所构成,无典型排列的牙结构,而组合性牙瘤由排列有序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所组成,如同正常牙的排列方式。
02PART
TWO
第十七单元其他肿瘤和瘤样病变
一、鳞状细胞癌
鳞状分化的上皮性侵袭性,早期广泛的淋巴结转移,易侵犯骨,舌黏膜最多。突破基底膜,浸润性生长,形成细胞间桥和不同程度角化蛋白(大量角化珠)
鳞状细胞癌分为三级:
角化程度
间桥
细胞和胞核的多形性
细胞分裂
一级(高分化)
明显
显著
不明显
少
二级(中分化)
较少十七单元其他肿瘤和瘤样病变
不显著
较明显
较多
三级(低分化)
少见
极少见
明显
常见
学桥宝教育帮你一起通过医考医考考试学习平台长按扫一扫